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679948
大医追梦者王国华(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30期
     又如,他还在《慢性肾盂肾炎之愚见》一文中认为:慢性肾盂肾炎,是现代医学泌尿系统疾病名,其急性发作期即感染期乃为中医之淋证范畴。急性期大都具有明显的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或腰痛等。其治法古今无不用清利下焦湿热为主。然确为急性期者,当用之亦非有过,但由于有些医者,不辨虚实不问新久,见“肾盂肾炎”便不离八正之类,以误伤病人正气。肾主水藏精,主二阴。今若湿热蕴结下焦,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可见诸证,治以清热当然无误,但若湿热已清,重用清利湿热利小便之品,必致无湿可利而反利肾所藏之精,久之以致肾脏虚损,此一说。再则湿热蕴结下焦,下焦受病,无不伤及肾脏,因其脏与邪相争已有疲惫之意,若今邪已去,正有所伤之时,再行去邪利湿,岂有不伤正乎?由此,按愚之见,在治疗肾盂肾炎慢性期时,即无明显之膀胱刺激征者,证见,小便不利而胀,腰痛,或见脾胃不运或纳不香,余每以补脾肾,兼以少量清利之品而亦能应手。方用制首乌枸杞菟丝茯苓白术泽泻之类。尤其在明显的肾脏虚损的见证之下,症状反映小便次数多,甚则失禁,当此之时,可予以收涩之品,如金樱芡实之类。如若小便清而不黄亦可用温肾壮阳之法,药用熟附片肉桂等。总之,切不可因受现代医学观点的束缚,应在任何情况下均以中医的基础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方可免误。

    王国华教授还对中风偏头痛眩晕之类的病症提出了独具创新性的见解。他说:“眩晕,最早的时候患者都是看五官科,很少诊断为颈椎病的。我注意到这个问题至少是在20年前了,发现按压眩晕患者风池穴可立刻缓解眩晕,或诱发眩晕,所以当时认为眩晕应与颈椎有关。那个时候认为眩晕应该是由颈椎病引起的,再后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骨科有一个资料说,这个比率占34%。由于颈椎病引起眩晕的比率比较小,所以很少从颈椎病角度考虑眩晕。基于临床观察,我们针对颈椎治疗眩晕,效果显著,通过配合颈操及颈部保暖,眩晕复发减少。后来,大量的资料证明,眩晕的病人多有椎动脉供血不足,而且这个比例相当大。”近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已逐步为大家所认可。

    王国华教授继续说:“还有关于偏头痛的问题。我在临床中发现,西医讲偏头痛主要是血管性偏头痛,也提到过颈源性偏头痛这个概念,但神经内科绝大多数把偏头痛说成血管性偏头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系统完整。但是对枕神经疼的研究,西医少有系统论述。实际上我发现,我们在扎针时,在‘风池’、‘完骨’穴按压一下,偏头痛马上减轻。多年后我发现,偏头痛也是颈椎类疾病引起的,我在临床上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血管性偏头痛…… ”

    对此发现,王国华教授认为:“西医把头痛诊断为血管神经头痛,是对这块理论认识上不清晰。到目前为止,我查了很多资料,西医也很少有系统性的讨论。这是西医在头痛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缺陷。所以我认为,西医的血管性偏头痛这个理论,可能是错误的,我认为没有血管性偏头痛。这至少对搞针灸的人来讲,有重大意义……”

    成就大医的三个层面

    在采访中,记者和王国华教授聊起他平时喜欢读的书籍时,他随口说出了一长串书名,除了专业方面的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针灸大成》《景岳全书》《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医宗金鉴》《温疫论》等等之外,还有《中国历史纲要》《中国哲学史》之类的史书,以及《中医哲学与内经》《易经》《古代汉语》等, 甚至还有《爱因斯坦文集》《科学研究的艺术》之类的“学科边缘性书籍”。

    王国华教授说:“我这是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素养。”

    谈及他的学术思想,王国华教授谦逊地说:“称不上什么学术思想,但毕竟干了大半辈子,还是有一些感悟的。比如,我首先认为,在临床科研和实践中,要将生命、健康、疾病置于天地、自然、社会、人事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其次是关于中医理论中‘气’的认识,我认为‘气’是天地的本源,也是人生命、健康、疾病的根本;第三、就我的专业而言,我认为‘通才取胜’才是针灸;第四方面,中医讲的‘四诊合参’中,我认为‘问诊为最’;第五,在八纲辨证中,我认为识证首务是‘辨虚实’……”

    谈到这里,王国华教授加重语气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认识是第六点——‘医生只有一半功’。因为医生为病人采取的治疗措施,只能起到50%的作用,剩余的50%取决于病人对医生的依从性,更取决于医生为病人所提供的日常生活、运动、康复方法的指导,以及病人遵照执行的程度……”

    在采访中,记者和王国华教授用很长时间探讨了中西医乃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王国华教授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的差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我归结为根本的区别在于通‘天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包括价值观取向也是这个。‘天道’是有规律的,人类要在‘天道’的规律下生存,要遵从这种规律,这就是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什么叫国学?国学和西学的区别在哪里?根本区别就在这里。”

    王国华教授着重强调:“一名好医生应该能够上升到‘天道’的层面。”他认为,“做医生应达到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医学理论、专业理论的层面;第三个层面就是‘天道’层面了;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中医师,就应该顺着这三个层面的‘阶梯’去逐级追求个人的境界……”

    “同时,好医生还要具备‘四心’”王国华教授最后说,“一名好医生要具备四心——责任心、事业心、爱心和耐心;而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责任心至少是其他‘三心’的基础。如果没有责任心,其他‘三心’就不可能达到……”

    在整整一下午的采访中,记者感悟到,在芸芸众生逐名逐利的今天,王国华教授在纵横四海的谈吐之间,时时流露出的是先贤孙思邈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大医者情怀”;而且在现代医疗技术动不动就要患者千元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地消费的当今,王国华教授的科室,针灸四块钱,拔火罐三块钱……但他却“安贫乐道”,超然自在;而他每天接诊的患者,却“门庭若市”,患者大多都系慕名趋之……

    专家简介

    王国华,名老中医,现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系北京市针灸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王国华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北京市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曾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7部,发表文章十余篇。首创“椎间孔刺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明了“局部真空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肯定;擅长运用中西医、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方法诊治疑难复杂病症,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刺激法)、颈椎病眩晕头痛(颈三针法)、中风偏瘫(三维针刺法)、面瘫(分步针法)、三叉神经痛(真空疗法)、膝关节病(火针疗法)、痤疮(温阳托毒法)、咳喘(内外合治法)、脾胃病(针药同施法)、痛经(药灸法)、女性更年期(调补肝肾法)、焦虑抑郁(壮阳调神法)等,有独到经验。 (刘志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