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70610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5日 闵望先 樊冀闽
第1页

    参见附件。

     现阶段,临床已经确认了心血管疾病和C-反应蛋白具有紧密的关系。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并发症会引发局部和系统炎性反应,而C-反应蛋白正是炎性反应急性时相反应标志物。如果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急性局部缺血,那么其C-反应蛋白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如果患者发生心绞痛,则可以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来确定其局部缺血。同时,如果健康人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也可以通过测定C-反应蛋白来进行判断[6]。本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较正常参考值均明显升高,其中AMI组和U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比SA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各组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充分说明了临床可以采取各项措施降低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日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作为一项独立的风险预测指标,所具有的临床意义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发生率即使在C-反应蛋白正常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敏感的预测,这就为诊断心血管疾病并判断其预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中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能够有效预测并早期确诊相关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