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707812
低频超声经皮促透药物的研究进展(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马玉峰 郭盛君 王庆甫 张毅 杜春林 陈黎明 时宗庭 杨黎黎
第1页

    参见附件。

     4 超声导入对皮肤完全性评估

    超声导入法因对组织有致热效应,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皮肤烫伤。因此,超声导入法的安全性对它的推广应用非常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4.1 超声停止使用后表皮屏障功能的恢复情况

    Mitragotri等[5]应用低频超声波(20 kHz,125 mW/cm2,100 ms/s)促透人尸离体皮肤1、5 h,测定皮肤电阻的变化同时测量促透停止后12 h透过皮肤到接受池中的水流量。实验显示接受促透1 h的皮肤在2 h后对水的渗透率恢复到正常,而接受促透2 h的皮肤在2 h后对水的渗透率是正常的6倍。接受促透1 h的皮肤电阻下降到未促透前的60%,2 h后增高为72%;接受促透5 h的皮肤电阻降低为正常的5%,2 h升高10%。因此,应用低频超声经皮促透不会造成长时间的表皮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

    4.2 超声对活性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影响

    牙科医生经常用低频超声波(f:20~85 kHz)清洗牙齿[18],人们关于低频超声波可能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研究较多[12],而对人体的安全性指标缺乏研究。Mitragotri等[5]应用组织学观察经低频超声波(20 kHz,125 mW/cm2,100 ms/s)促透的无毛大鼠动物模型,发现无毛大鼠促透局部区域表面完整,未见异常反应。Boucaud等[19]通过在体、离体实验,应用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人体皮肤和无毛大鼠在低频超声波(20 kHz,2.5~7 W/cm2,100 ms/s)下的微细结构,结果发现,在离体实验、超声强度2.5 W/cm2条件下,大鼠皮肤出现轻微、短暂的红斑,24 h后观察到更深层的损伤,如皮肤和肌肉的坏死,而人皮肤未见明显异常反应。这说明在同样超声条件下大鼠皮肤比人皮敏感性较大。在离体实验、超声强度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