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707600
扁桃体电切术后出血分度与相关因素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5日 蔡朝阳 郑刚 许小龙
第1页

    参见附件。

     本研究还发现,出血部位发生在扁桃体窝10例(47.62%,其中1度5例,2度3例,3度2例),下极 9例(42.86%,其中1度1例,3度7例,4度1例),扁桃体上极1例(4.76%,1度),弥漫性1例(4.76%,3度),出血部位以扁桃体窝和下极为主。对应患者出血量、出血部位的不同我们采用了不同止血方法。少量渗血,经使用止血药物后大多能奏效。扁桃体上极或扁桃体窝出血经压迫或双极电凝止血成功率较高,而扁桃体下极出血因部位深、视野小,往往需全麻下使用缝扎法。本组资料中1度出血的6例均经止血药物治疗后自行停止。在2度出血的4例患者中,2例经压迫止血,2例经局麻下双极电凝止血。在3度出血的10例患者中,6例经全麻下双极电凝止血,3例经全麻下缝扎止血,其中1例为双侧扁桃体下极出血,经双极电凝止血后咽部水肿明显,考虑拔管困难,转ICU监护,另1例弥漫性渗血患者经双极电凝止血后再次出血,最后经DSA介入检查,发现咽升动脉、舌背动脉分支破裂出血,经血管内栓塞后止血。4度出血的1例患者为一4岁男孩,在术后第7天因进食鸡腿后出现大出血,予全麻下探查发现出血点来自右侧扁桃体下极,呈血管搏动性出血,予缝扎止血,因患儿并发失血性休克,予输血治疗。

    本组资料还表明,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原因按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有:①创面感染7例(33.33%):分别发生术后第5、5、5、5、6、7、7天。出血量2度2例,3度5例,其中1例66岁患者术后第7天出血,经局麻下电凝止血后出现高热不退,转感染科治疗。口腔内感染致病菌多数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组织溶解坏死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溶血毒素,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术区创面组织缺血和坏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