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70887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陈健 叶小青 郑直
第1页

    参见附件。

     [Key words]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Astigmatism; Vision; Processing opportunity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当前眼科屈光手术之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术方法,它是先在角膜上使用特制的显微角膜板层刀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将其掀开之后在暴露的角膜基质床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割,以对视力、散光及远视进行矫正[1]。手术不会对角膜上皮造成破坏,能够明显减少Haze,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且术后恢复较快[2]。因此,LASIK术已经成为屈光手术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术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散光的矫正是一项巨大的难题[3]。本文主要探讨了LASIK术后散光增大的变化及处理时机,以研究LASIK手术对散光的治疗效果及最佳处理时机提供一定的科学实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在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连续接受LASIK手术且数据完整的近视患者201例,选择其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散光值增大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8眼。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2~77岁,平均(60.02±11.29)岁;球镜角膜散光度-1.26~ -13.00 D,平均(-6.02±2.77)D;柱镜角膜散光度-0.52~ -2.28 D,平均(-0.96±0.39)D。

    1.2 入选标准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4]:①患者本人自愿摘镜;②年龄在18周岁以上;③近2年屈光度相对稳定;④散光屈光度应小于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