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309
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第12期
     1.3 STEAEC

    2011年德国爆发了大肠埃希菌食源性疾病,其病原体就是EAEC共同体菌株(STEAEC O104∶H4),它是典型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表型,最显着特征是产生志贺毒素(Stx)。感染STEAEC O104∶H4病菌可导致高溶血性尿毒征综合症的患者百分比高,852例高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中有32例死亡,而3469例非高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中只有18例死亡。鉴于这种大规模蔓延的特点与先前爆发的Stx2阳性O104∶H4病菌有一定不同,故将STEAEC作为一个新的肠道大肠埃希菌致病型。但在确认STEAEC是一个新的致病型之前,需要进行EAEC/EHEC大肠埃希菌混合菌株群体检测,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10]。

    1.4 DAEC

    DAEC是引起儿童腹泻疾病的另一个重要病因,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可能在特定年龄段人群(13~24个月或5~18岁)。如果DAEC被确认是一个明显的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研究[11]。

    1.5 AIEC

    AIEC是CD的主要致病因素,AIEC感染可加剧克罗恩病的临床症状。已发现AIEC菌株与克罗恩病的病变回肠和结肠相关联,同时AICE可增加克罗恩病患者的免疫反应,这也表明AICE参加克罗恩病的病理变化[12]。

    1.6 EHEC

    在发达国家的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调查中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