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651070
发现“盲区”,在学科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21期
     姚胜教授说,目前学界认为造口疝的发生与造口位置的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当、腹内压力的升高、营养状况不佳等因素有关。国内外文献有关造口旁疝的研究,一般着重于改进手术方法,如预防性放置补片、经腹直肌切口等,以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率及造口旁疝发生后的治疗,如开腹补片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等;而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较为少见。

    姚胜教授还介绍说,因为造口旁疝的发病因素比较多,所以临床上对于造口旁疝的防治仍有许多困难。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姚胜教授认为,造口旁疝的发生虽与诸多因素有关,但综合当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其本质上仍是腹壁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其对压力的承受必然弱于正常腹壁,于是,长时间的压力作用将导致旁疝的发生。

    “在临床工作中,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即造口旁疝大多数发生在造口的外上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姚胜教授接着阐述说,这个问题单纯地用腹腔压力不可能解释。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其“孔径学说”或许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可能是在腹壁的平衡被打破时,一些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在力学上已证实存在着孔口附近应力集中的现象;也就是说,某一平面上如果存在一孔口,当平面受力时,力的均匀分布就被打破了,在孔口附近的受力要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受力。

    “那么,腹壁造口后是否也存在这种孔口附近应力集中的现象呢?又与哪些力有关呢?”对此,姚胜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分析说,“这有可能与腹腔压力、肠管蠕动力、腹壁肌肉收缩力有关,可能由于造口附近应力分布不均,加上肌肉组织的各向异性,最终导致外上方腹壁肌层的撕裂,造成缺口,从而导致造口旁疝的发生……”

    意识到这一问题后,自2009年开始,姚胜教授便对这一发现集中开展了临床研究,并于2010年4月,正式将其发现命名为“发生造口旁疝的孔口应力集中学说”。

    目前,姚胜教授的这一学术探索,已经被诸多同道认为,该研究对于阐明造口旁疝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造口旁疝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线索,为疝和腹壁外科应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疝和腹壁外科领域,不但具有新颖性,更具有创新性,是发展我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的一项较具重要意义的学科探索。

    发现“腹腔粘连综合症”

    2012年11月,51岁的安徽女患者商×因两年前感觉肚子隐隐疼痛,后逐渐加重,先后跑了上海、南京、合肥等多家医院,查了胃肠镜、B超、CT,甚至肿瘤标志物等,花了数万块钱,医生说是肠炎,吃药治疗一年多没有效果,随后于当年11月初慕名找到姚胜教授求治。姚胜教授仔细询问了她的病情,又了解到她在4年前曾做过阑尾炎手术,考虑可能是膜腹粘连综合症。随后,姚胜为她施行了腹腔镜下腹腔粘连松解手术,困扰了商女士两年多的病痛顿时消除了……

    事实上,类似商女士这样的患者,姚胜教授接诊了很多,仅在商女士就诊之前的10月份的一个月内,就遇到了3例症状相似的患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分析,他发现这样的患者往往辗转许多医院之间,做了许多检查,就是查不出原因,导致精神压力很大,甚至怀疑自己得了肿瘤。因为这种疾病和肠炎、结肠炎虽然在临床表现上有些相似,因而往往会导致误诊、漏诊。

    经过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姚胜教授发现,腹部手术患者一般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腔粘连。手术后的短时间内由于黏膜粘得紧,反而没有什么疼痛感,随着时间的推移,粘连的腹腔脏器如大网膜、肠管等牵拉壁层腹膜,因壁层腹膜受脊神经交叉支配,有的由于耐受能力较差,常会感觉牵拉、坠涨或隐隐约约的肚子疼,在精神压力过大、工作较劳累或活动较多时会尤为明显。这种疼痛用胃肠镜、B超等很难查出原因,在腹腔镜下可以发现患者腹膜粘连……

    于是,在2012年年底,姚胜教授在腹壁外科领域正式提出了“腹腔粘连综合症(Abdominal cavity adhesion syndrome)”的新概念。他将这种病症定义为单纯性术后肠粘连(术后6个月以上)出现发生在腹壁切口处的慢性腹痛,但并无梗阻症状,却出现了消化道以外的症状,例如存在焦虑状况、伴随有睡眠障碍、体重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常常伴有情感障碍。

    “但是,腹腔粘连的诊断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客观影像学检查。”姚胜教授进一步阐述说,但现代腹腔镜技术却在腹部疑难病及创伤诊断中显示了重要作用。经包括影像学在内的其他方法不能确诊者,腹腔镜检查治疗可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和开腹手术相比,引发腹腔内再粘连的概率大为降低,成为治疗肠粘连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姚胜教授发现,腹腔粘连综合症的病理学基础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当时在国际上尚未有人对此类患者做出这样的归纳和概述;也就是说,他是在国内外学界第一个提出“腹腔粘连综合症”这一概念的学者。这一概念的确立,不但推动了腹壁外科的学科发展,在临床上,根据这一新的理念,姚胜教授给予合并抗焦虑治疗,还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住院期间,我们不仅领略了姚主任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而且也感受到了他对病人那种发自心的关怀、照顾。姚胜主任不仅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而且他带领的团队也非常敬业,对病人认真负责。姚主任,我们全家向您和您的团队表示深深的敬意……”这段话是在国内某医学网站上,患者家属在姚胜的个人主页上的留言,类似这样的留言还有很多。一位山西大同的女患者,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上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记录自己在姚胜教授那里的治疗过程和感慨。“我感觉我的好日子过完了。”这是这位女患者在被姚胜教授确诊为“腹腔粘连综合症”之前的心情,因为她怀疑自己腹内的肿块是恶性肿瘤,直到姚胜教授查清她的病情,并做了手术,顺利痊愈,她便用充满激情的文字,抒发了对“一直关心着我”的姚胜教授的感激之情……

    然而,一直醉心于临床工作和科研的姚胜教授却对网上这么多患者对他的赞誉和感激一无所知,直到记者把从网上打印的资料拿给他看时,他还一脸惊讶。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张志和先生送给姚胜教授的一幅作品,就悬挂在他的办公室里;而医学研究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更先进的临床医疗服务。这是一名医生医德医风的更深层次的体现。专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不断发现“学术盲区”的姚胜教授,尽管对这么多的患者给予他的赞誉和感激淡然处之,但他却说,“患者的口碑,是一名医生的最大动力。我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和托付,我会在学科探索的长路上永不止步……”

    专家简介

    姚胜,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擅长胃肠肿瘤微创治疗、腹壁疝修补、甲状腺乳腺疾病诊治、痔瘘无痛治疗等。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疝的CT三维技术、腹壁慢性窦道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脱细胞修补术、腹腔粘连综合症的诊治。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发生造口旁疝的孔口应力集中学说”和“腹腔粘连综合症”概念。应用纳米碳示踪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术居国内领先或军内领先水平;中晚期结肠癌应用分子靶向化疗做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目前数量居国内领先地位;腹腔镜下经自然孔径取出的直肠癌根治术、复杂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腹壁巨大肿瘤切除腹壁重建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全腹壁肿瘤切除重建,国内除该科室外国内外尚无报道;完成各种报道30多篇,其中SCI收入5篇。 (刘志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