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4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504895
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前后增强CT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2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张艳 刘晶 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科;

    【摘要】目的研究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后实施CT增强动态扫描其定量参数的改变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84例NSCLC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予以CT增强动态扫描,观察病灶最大径、灌注值、M/A、Tp及PH的改变情况。结果 132例患者实施靶向治疗后,参考病灶的最大径改变,有76例为好转(好转组),有28例为稳定(稳定组),有28例为进展(进展组)。治疗后好转组病灶最大径、PH及灌注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治疗前后最大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H、Tp、M/A值、灌注值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组治疗后病灶最大径、PH及灌注值较治疗前均增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PH判定结果、灌注值判定结果分别与最大径判定结果进行判定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判定NSCLC治疗效果方面,PH值、灌注值判定结果与最大径判定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57、0.616(均P0.05)。结论 NSCLC实施靶向治疗后,患者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及增强动态扫描的参数均发生改变,其中灌注值及PH改变能够反映治疗效果。当治疗为有效时,所得灌注值及PH均降低;为进展时,所得灌注值及PH均增大。肿瘤灌注值改变与病灶最大径对疗效判定具有一致性,可以将灌注值作为NSCLC靶向治疗效果的判定依据。

    【关键词】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CT扫描 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分类号】R734.2;R445.2

    目前,肺癌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对肺癌患者实施靶向治疗也普遍受到关注。与此同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7月第11卷第21期·影像与介入·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1 No.21 July 2014时,能够准确及时的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据研究发现,CT增强动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29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