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625520
芍药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3期
     2 结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

    正常组大鼠体重、大便、饮食、活动均正常。其余3组大鼠在造模后3 d内均逐渐出现蜷缩、倦怠懒动、反应迟钝、拱背、便软、便溏等症状,有的黏液便甚至可见肉眼血便。造模第4天每组随机抽出一只处死后取结肠,除正常组外剩下各组结肠组织肉眼可见溃疡面。芍药汤组和阳性对照组在用药4 d以后,上述情况开始逐渐改善,进食量明显增加,伴随体重增加明显,到用药后期时,大便多呈颗粒状,黏液便、血便等基本消失。模型组后期血便等症状有所改善,但大便仍不成形并大便臭秽。

    2.2 结肠大体病理及组织学改变

    正常组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体结构规则,各层次构造清楚,没有发现炎症细胞及溃疡(图1 a,封三)。其余组所取结肠组织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有的出现瘢痕形成,部分结肠扩张、黏膜皱襞变浅,以模型组最为严重(图1 b,封三)。SASP组和芍药汤组病变明显减轻,可见充血、水肿、糜烂和红色瘢痕(图1 c~d,封三)。

    2.3 NF-κB 活性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F-κB相对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大鼠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