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5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605359
不同软组织肿胀情况下两种方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比较(3)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4期
     3.1 闭合复位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本研究轻度肿胀患儿41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39例,切开复位2例,切开比例为4.9%,均取得了优良的治疗效果。中、重度肿胀患儿114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28例,切开复位86例。统计分析显示,对于中、重度肿胀程度患儿,两种治疗方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9.549,P = 0.023),切开复位优良率好于闭合复位。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提携角度丢失乃至肘内翻的形成主要因为复位时骨折远端尺偏纠正不良或复位丢失所致[7],而对于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则来源于复位后软组织粘连以及复位后仍残留成角畸形且重塑不良[8]。中、重度肿胀患儿提携角度及屈伸受限分布情况,两种治疗方式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提携角度丢失即骨折断端复位不良,而非切开复位后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当前对于肱骨髁上骨折是否必须达到解剖复位,普遍认为对于闭合复位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对于实在难以解剖复位的病例,尺偏必须得到纠正,允许轻度桡偏及矢状面成角存在[9]。那么对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患者仅仅依靠影像结果就一定是解剖复位么?在轻度桡偏及矢状面成角中,这个“轻度”所允许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四肢骨折闭合复位,判断复位一般有两点:其一对于骨折处骨性解剖标志点的触诊判断;其次影像学检查,即在标准位平片中显示骨皮质相连续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