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6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854870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14期
     由此可见,东西方对ACLF定义的侧重点不同,亚洲更强调肝功能衰竭的表现,而欧美更侧重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结果是对同一疾病状况,根据不同的定义标准,对其是否达到ACLF的界定也不一致。为更好兼顾东西方的区域差异,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zation,WGO)根据一项前瞻性研究和现有的定义,制订了相对统一的ACLF定义[11]:ACLF是伴或不伴先前确诊肝硬化的慢性肝病患者出现急性肝脏失代偿导致肝功能衰竭、黄疸和INR延长,以及一个或多个肝外器官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并与发病后28 d内和3个月死亡率增高相关。该WGO工作组根据患者有无肝硬化基础疾病史将ACLF分为3个亚型,即A型:无肝硬化史;B型:代偿性肝硬化;C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但因该研究样本数量有限,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因ACLF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从起病到发展成肝衰竭有一过渡的时间窗,亦即“金窗期”或“黄金窗口期”,此阶段以免疫应答过激为主要免疫学特点,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部分患者的肝功能有可能逆转,因此也称这一“金窗期”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acute-on-chronic pre-liver failure,pre-ACLF)[12]。关于pre-ACLF,国内存在几种不同的定义标准[13],都是以乏力并伴消化道症状、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为诊断标准,但对胆红素和凝血功能水平的界定存在一定分歧。我国2012年版《肝衰竭诊疗指南》[6]将其界定为:51 μmol/L≤TBil≤171 μmol/L,且每日升高≥17.1 μmol/L、40% (雷青 孟忠吉)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