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7年第13期
编号:13052676
“桂枝与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的HPLC指纹图谱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第13期
     2.5.2 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相似度计算 根据表2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相似度可得,相似度最小为0.935且大于0.9,结果表明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定性考察不同比例配伍桂枝与白芍水煎液。

    2.5.3 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 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18个共有峰中芍药苷出峰时间[(13.6±0.5)min]稳定,与其他相邻峰分离度较好,因此选为参比峰。以芍药苷出峰时间为1,计算18个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结果表明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18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值均小于2%,说明指纹图谱各成分出峰时间稳定。见表3。

    2.5.4 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色谱峰 各组样品的典型色谱图如图2所示。样品中各成分均能达到基本分离要求,表明建立的色谱分析方法符合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基本要求。

    2.6 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来源认定

    通过比对单味药的色谱峰,不同比例配伍桂枝与白芍药对HPLC指纹图谱18个共有峰中编号1、2、3、5、6、7、8、9、10、11、12、17号共13个峰均来源于单味药白芍,编号2、3、5、7、11、13、14、15、16、18号共10个峰来源于单味药桂枝,其中编号2、3、5、7、11号5个峰为两味中药共同产生(图3)。不同比例配伍桂枝与白芍药对18个共有峰是桂枝、白芍各自色谱峰的加和,二味药合煎并未发现新的色谱峰。

    通过混合对准品标准色谱图(图4)对各样品指纹图谱的各峰进行定性认证,结果表明编号3、5、9、10、13、16号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内酯、芍药苷、香豆素、肉桂酸,除没食子酸(3号峰)和原儿茶酸(5号峰)为桂枝、白芍共有外,其余各峰均是各单味药所特有的色谱峰。

    2.7 桂枝白芍药对HPLC指纹图谱定量分析

    所有指纹图谱数据经过处理,将各样品中桂枝生药量换算成一致的量,以桂枝单煎样品峰面积分别作为参比,将其他各样品13、14、15、16、18的峰面积(除桂枝白芍共同峰外)与其峰面积相比,计算相对峰面积,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桂枝中各成分配伍后煎出率的变化有以下特点:13#峰(香豆素)、15#峰、16#峰(肉桂酸)煎出率受配伍比例的影响较大,13#峰(香豆素)煎出率有较大提高,15#峰煎出率桂枝白芍(1∶1)配伍后有很大提高,可桂枝白芍(5∶3)、(1∶2)配伍时不受影响,16#峰(肉桂酸)煎出率桂枝白芍(5∶3)、(1∶2)配伍时降低,可桂枝白芍(1∶1)配伍后肉桂酸煎出率接近单味桂枝,煎出效果最佳。

    各组HPLC指纹图谱数据中白芍生药量换算成一致的量,以白芍单煎样品峰面积分别作为参比,将其他各样品色谱图中编号1、4、6、8、9、10、12、17的峰面积(除桂枝白芍共同峰外)与其峰面积相比,计算相对峰面积,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白芍中共有峰各成分配伍后煎出率有很大提升,其煎出率提高与白芍比例成非线性关系,桂枝白芍(1∶1)、(1∶2)、(5∶3)配伍后白芍中共有峰各成分煎出率依次提高,桂枝白芍(5∶3)时煎出效果最佳。

    3 讨论

    本研究优选流动相过程中分别比较了乙腈流动相分离效果和洗脱能力都强于甲醇流动相,且部分成分不出现拖尾现象,实验发现加入0.1%醋酸有利于改善色谱峰的分离度和出峰峰型。

    研究中发现白芍与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后,与单味白芍相比均明显提高白芍中各成分的煎出率。芍药苷在酸性条件下稳定,pH对芍药苷的溶解度有一定的影响。在pH 2.5~5范围内,芍药苷的溶解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pH 5.0~6.8范围内,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其中芍药苷在pH 5.0时溶解度最大[19-20]。由于桂枝白芍對水煎液中含有原儿茶酸、没食子酸、肉桂酸等有机酸和芍药总苷类物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煎液中pH值,有利于增加芍药苷等成分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各成分的煎出率。桂枝白芍三种不同比例配伍产生有机酸含量的不同及溶液pH值的改变,可能是引起芍药苷等成分煎出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贵海.常用中药药对分析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5-237.

    [2] 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7-28.

    [3] 刘静,傅杰,丁舸.桂枝、白芍核心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J].中医研究,2012,25(5):1-3.

    [4] 傅杰,刘静,丁舸.浅析桂芍药对不同药量配伍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88-89.

    [5] 许源,宿树兰,王团结,等.桂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J].中药材,2013,36(4):674.

    [6] 刘新华,张宁,马越鸣,等.桂枝特征化学成分与解热效应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1):199-201.

    [7] 李文艳,黄山君,王瑞,等.中药白芍的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2(2):118-122.

    [8] 孙蓉,栾永福,李晓宇,等.芍药苷抗神经元损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454-456.

    [9] 李伟霞,唐于平,刘立,等.药对研究(Ⅲ)——药对的功效物质基础[J].中国中药,2013,38(24):4196-4201.

    [10] 庞婷,麦蓝尹,陈勇,等.中药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5,38(11):2429-2434.

    [11] 杨亚,肖盛元.方剂配伍影响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5):699-707.

    [12] 尤春雪,张振秋,李峰,等.HPLC波长切换技术对葛根中8种成分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J].中草药,2013, 44(5):616-621.

    [13] 王亮,张振秋,邓仕任,等.芫花甘草不同配伍比例的HPLC指纹图谱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12(2):80-82.

    [14] 闫玉军.桂枝、白芍药对不同比例配伍的提取物指纹图谱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58-60.

    [15] 李红成,夏云华,曹岗.中药白芍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2):282-284.

    [16] 王连芝,董静艳.桂枝与白芍配伍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27(4):32-34.

    [17] 裴艳玲,吴志生,史新元,等.基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思想桂枝-白药对配比的液质联用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10):2180-2183.

    [18] 陈永财,王彬辉,林君.正交试验优选“桂枝与白芍”药对煎煮工艺[J].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6,19(12):1542-1543.

    [19] 罗娟,呼延玲,刘晓玲.溶液pH对芍药苷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1,20(2):26-27.

    [20] 李东芬,尹蓉莉,吕懿平,等.芍药苷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及pH对其的影响[J].中药与临床,2011,2(4):21-23.

    (收稿日期:2017-01-04 本文编辑:张瑜杰), http://www.100md.com(陈永财 钱江辉 王彬辉 沙先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