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7年第36期
编号:13206161
论《四圣心源》与岭南疡科流派的学术渊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第36期
     2 《四圣心源》的中医治病理论对流派的学术影响

    2.1 “天人相应”理论

    《四圣心源》在“天人解”中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强调“天人合一”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6]。书中言“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黄耀燊从阴阳五行、脏腑生成、升降出入等方面详尽论述了天人相参、气流运行的认识,及脏腑、经络、皮肉、筋骨等的生理病理。其对治病方名取法于天地大象,如天魂汤、地魂汤[7]。这种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取类比象,来阐释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方法和“天人相参”理论,正是岭南疡科流派形成的基础之一。

    岭南的地理、气候和生活习俗不同于中原,岭南中医药在几千年的演变历程中,适应了当地特殊的环境特点、人文精神,以“天人相应”为指导,逐渐形成了中医药学一个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体系,疡科流派正是其分支。黄耀燊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下,结合岭南独特的湿热气候特点,以清热利湿法为主,研制了以金钱草、海金沙、石苇、瞿麦、扁蓄、木通、车前子、白茅根、玉米须等组成“通淋排石汤”,疗效显著[4]。蔡炳勤及其弟子王树声等对泌尿系结石成因和岭南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中医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的患者体质是易成石体质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