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年第12期
编号:13229587
中风相关病名古文献考略(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第12期
     南宋陈言首次提出了“头中风”一词,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叙中风论》有中风病专论,其云“人或中邪风,……故入脏则难愈,如其经络空虚而中伤者,为半身不遂,手脚瘫痪,涎潮昏塞,口眼斜,肌肤不仁,痹瘁挛僻。……所以头中风也”[8]。

    元末王安道在《医经溯徊集·中风辨》中指出“人有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举,或不知人,或死,或不死者,世以中风呼之,而方书亦以中风治之”“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9],这里的“真中风”“类中风”应与现代研究的中风为同一范畴。

    明楼英力倡“卒中”之名,并以手足不遂、膝脚缓弱、四肢无力、颤掉拘挛等证候描述,其《医学纲目·卷十一·中风》载:“中风,世俗之称也。其症卒然仆倒,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言,唇吻不收是也。……其卒然仆倒者,经称为击仆,世又称为卒中。”[10]

    清末西学东渐,诸多医家受西方医学的影响颇深。张锡纯参合西医观点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对于内中风一证,……令人猝倒僵仆,如风状。……可使脑部充血,……至于昏厥,……若气之上升者过少,又可使脑部贫血,无以养其脑髓神经,亦可至于昏厥。”[11]提出“脑充血”和“脑贫血”证,与当今所称“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病机认识相吻合[12]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