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814
编号:13584375
肝脏胰岛素抵抗在自发性糖尿病OLETF大鼠发病中的作用(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814
     通过苏丹Ⅲ对脂肪特异性染色进一步证实,32周龄,OLETF组肝细胞出现大小泡混合的脂肪变性,并以小泡性脂肪变性为主;40周龄时,OLETF组肝细胞脂肪变性进一步发展,其中大泡性脂肪变性更多。见图4(封四)。

    2.6 OLETF大鼠肝脏淀粉酶消化前、后的糖原特殊染色——PAS染色

    32周龄,PAS染色后观察到OLETF组肝细胞的胞质可见丰富的红色颗粒,且核内空洞边缘、空洞内残留物质均呈红色,经过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阴性,证明红色颗粒均为糖原颗粒;40周龄,OLETF组肝细胞中红色颗粒更加丰富,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阴性证实为糖原。见图5(封四)。

    3 讨论

    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成人体重指数不断增加,肥胖率及糖尿病患病率都随之增加。体脂增加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变化,也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而相较于体脂增加,体脂的重新分布,尤其是在肝脏等脏器的异位沉积带来的危害更大。文献报道,肝脏脂肪沉积与IR发生密切相关,其对血糖的影响可能超过全身甚至是内脏脂肪的作用[7-8]。作为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肝脏通过维持能量平衡,在T2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被不断重新认可。在糖代谢方面,肝脏通过糖原分解与糖异生维持正常的空腹血糖;而餐后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