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209
编号:13494607
角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治疗难治性面瘫的经验(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9
     犄角刺,顾名思义,单穴两针法,临床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最具特色的选穴是选用“山脊之地”的穴位,如攒竹、鱼腰穴,此两穴也是王世广主任医师临床中最常用犄角刺之穴。难治性面瘫多有抬眉、眼睑闭合无力或力弱,通过犄角刺刺法,穴位可同时调整额部、眼睑部及眉部的神经肌肉活动。临床操作中可根据具体症状调整针刺角度、深度及方向,针柄与皮肤夹角15°~30°,进针3~8分,针柄呈犄角之势,夹角最小可至15°,最大可至180°,王世广主任医师常用角度约为90°。

    三角刺、宫刺及五角刺的原理同犄角刺,相邻针柄间的夹角可根据病情及临床需要灵活把握。《灵枢·官针》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为一针多向刺法,三角刺形态与之相似,然为一穴三针刺法,可对患部进行持续稳定刺激。三角刺及宫刺法多选用较平坦部位的穴位,如“势高之处”的阳白、印堂和“盆地”的丝竹空。以阳白穴为例,针尖朝向眼睛方向,可改善眉部、上睑部、额部功能;朝向头部,可改善上额部功能;朝向颞部或额中線,可同时调整额部、眉部及上睑功能。宫刺法因一穴四针,针柄形如倒置的宫殿屋顶而得名,若患侧全额部板滞并眼睑闭合无力、面颊部板滞,可用宫刺法。五角刺法多在躯干、四肢肌肉丰厚处运用,治疗麻木、疼痛或寒气广博深入之症,在面部运用不多。

    2 平角透刺法

    平角透刺法使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