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2011
编号:13485604
基于腹针针刺对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鼻症状与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11
     腹针理论认为,气血由脏腑产生,经脉接受脏腑产生的气血进而输布到四肢百骸,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AR中医病机为“气血不通、鼻窍壅塞”,从以往研究可得出腹针疗法通过调节经络脏腑气血,从多个方面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从而可对AR有一定的调节和治疗作用。腹部经脉循行以任脉、肾经、脾胃经穴位为主。任脉可以强壮补虚,肾经可以补肾固本,脾胃经可以调理脾胃、健脾益气,巩固后天生化之本。本研究针刺处方由引气归元、商曲、上风湿点、中脘上构成。外陵、滑肉门、气穴随证加减。中脘、下脘穴属胃脘,可理中焦调脾胃气机升降。手太阴肺经起源于中焦,肺主降,故中脘、下脘亦可降肺气。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关藏元气,二穴合用可培补元气、培肾固本。四穴合用补气纳气,以后天养先天。滑肉门、外陵为胃经俞穴,胃与脾相表里,调脾胃以使气机通顺,通调气血。滑肉门疏理经气上输,引脏腑之气向上布散[24]。外陵位于腹部八廓的乾廓,乾主肺,可补肺益气固表。上风湿点为腹针经验穴,可祛风除湿。气穴位于关元旁开5分,可增强补肾的功效。中脘上在腹部全息中对应鼻,可治疗鼻部症状。诸穴相配可起到健脾补肾、宣肺通窍的作用。

    本研究以3个国际通用量表作为评判标准,通过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探讨,以评价腹针治疗AR的临床疗效。治疗2周及4周,两组均可降低TNSS、TNNSS、RQLQ评分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