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2023
编号:13817426
柳红芳教授治疗痛风性肾病临床经验撷要(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23
     1.2 脾肾阳虚,清浊相淆

    饮食水谷进入人体之后,主要依靠脾之运化才能将精微物质输注全身,同时将糟粕排至下焦。水液代谢同样也需要肾脏的参与。若患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衰,或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烟酒及滋腻之品,则易损伤脾肾。肥甘厚味进入人体,可直接损伤脾胃气机,导致脾气不足,运化失司,精微不能输布,湿浊内生。肾为气之根,主一身之气化,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肾气的“开”与“阖”。因此,肾也具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脾虚日久或年老体衰损伤肾阳,肾阳亏虚,蒸腾气化之功失调,不能化气行水,不能分清泌浊,湿浊内停,则见小便浑浊、夜尿频多等。然升清降浊的枢机,不单在脾胃,亦在之于肾。“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下归于肾”,由肾分清泌浊,清者经三焦上升于肺,浊者下注膀胱,循环往复,清气得生,浊阴得下。若脾肾俱亏,升降枢机不利,则见清浊相淆,浊阻肾络。

    1.3 肾中精气亏虚,阴阳互损

    肾之精气阴阳是肾脏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明代医家张景岳[7]提出肾阴阳之观:“物之生也生于阳,物之成也成于阴,此所谓元阴、元阳,即真精真气也。”《景岳全书》[8]中“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认为阴阳既是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又相互依存,互根互用。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说,阳气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脏腑功能活动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在突出阳气重要性的同时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