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755509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7年第9期
     摘 要:目的:为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方法:从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史、研发与生产、销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其发展概况。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日本汉方药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中药产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汉方药;中药产业;中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R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9-009-04

    1 中国传统医药传入日本简史

    日本传统医学起源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公元25~208年(汉朝时期)编辑成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治疗热证和多种疾病)记录了传统的中医理论。中草药首先由中国僧人传到日本,自那以后,日本的传统草药(TM)以其与中国不同的方式得到发展。医生给病人作出诊断称为“症结”,同时决定使用何种TM。经沸水对药用植物的混合物进行提取后,TM的给药形式有溶液、粉末或颗粒等。
, http://www.100md.com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秦汉以来,交往从未中断,至隋唐之际渐臻繁盛。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医药学术的交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公元562年,知聪携《明堂图》赴日,608年惠日来华学医,754年名僧鉴真东渡抵日,弘扬佛法之外,也传播了中国医药学术。成书于公元893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载医书166部,《张仲景方》已在其中。日本称中医学为东洋医学,称中药为汉方药。日本人解释,东洋医学是中医进入日本后,通过在日本的实践和发展,增加了新的具有日本特点的内容如腹诊、用传统方剂治疗现代疑难病和辨病为卞施药等,故称东洋医学。日本当前应用的210个处方,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故称汉方。

    江户时代(1603~1868年)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国医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被史学界称为“后世”、“古方”、“考证-折衷”的三大医学派系。其中“古方派”是指以张仲景医学为基础的艮山、东洞流(派)医学,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一大主流。古方派法尊仲景,崇尚求实,名家辈出,代有传人,以其医论之新颖、理论之雄辩、疗效之显著而饮誉日本汉方界,对日本汉方医学之学术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日本汉方医学之执牛耳者。
, 百拇医药
    1612年,林道春摘录《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加以训点编成《多识篇》。1631年京都出版了概刊《多识篇》(又称《帖今和名本草》)五卷,并附有日文药名,是日本早期研究《本草纲目》的专著。1637年,在京都又刊行了《本草纲目》最早的日本刻本,并在中文旁用日文片假名填注、标音、训点,因而也可看作《本草纲目》最早的日文版本。其后,《本草纲目》的多种中文版本陆续传入日本,而日本国内也渐次出现了多种日文版的《本草纲目》(卿和刻本)。与此同时,在日本学术界掀起了“本草热”,大批汉药物学和本草学著作问世。其中,在《本草纲目》基础上进行选辑、增补、释名、注疏、发挥的作品占了大多数。诸如远藤元理的《本草辨疑》(1681年),下津元知的《图解本草》(1685年),贝原益轩的《大和本草》(1709年),稻生若水的《庶物类纂》(715年),松冈恕奄的《用药须知》(1726年),香月牛山的《药笼本草》(1734年),前田利保的《林草通串》(1859年)等,在日本汉方学术界均占有重要地位。不少日本学者还致力于《本草纲目》的学术研究,或综合述评,或专题探讨。据现有资料统计,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的250年中,钻研《本草纲目》的专著达30种之多[3]
, http://www.100md.com
    2 日本汉方药的生产、质量控制和销售情况

    2.1 生产情况

    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有会员80余家,估计全国汉方制剂生产厂家达100多家,比较有名的有津村顺大堂和钟纺株式会社。津村顺大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汉方药生产工厂,占地267亩,位于茨城县稻敷郡阿见町吉原,绿化优良,环境洁净,生产厂房近6万平方米,有职工500人,其中训究人员约200人。工厂严格按GMP要求设计建造,生产39个品种,年产汉方浸膏颗粒制剂3000吨,产值600亿日元,原料主要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经多次筛选验收。生产工序和工艺全部自动化。

    日本汉方药生产有3个特点:①剂型集中。目前日本生产的适用于医疗保险制度的汉方制剂主要有147种。这些剂型主要包括颗粒剂等7种类型。②品种集中。目前,由不同厂家生产的汉方制剂,尽管方名相同,但在药味、药量上也有所差异,共计有900多个品种。其中,又以小柴胡汤、柴朴汤等“七汤二散一丸”10种制剂的产量最多,产量占全部汉方制剂的50%以上。③厂家集中。目前,日本在册的汉方药生产及贸易销售厂家共计有82家,其中,以津村、钟纺药品等10家为主,其销售额占日本全部汉方制剂的97.8%。
, 百拇医药
    2.2 质量控制

    早在1976年,日本就制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并于1976年4月开始实施;1989年,日本又出版了《汉方GMP》一书。至此,日本汉方药制剂GMP按此标准实施。日本非常重视生产高品质的汉方制剂,将提高品质作为汉方药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根据日本制药工业的规定,汉方制剂质量的关键在于生药的质量及提取工艺的技术标准。以日本汉方药颗粒剂的生产为例,其处方多选用古典传统方剂,基于标准汤剂,重视方剂及单味中药的复方作用,多方位严格控制颗粒剂的内在质量;在原药材的选用、提取、浓缩、干燥以至成型等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药指标成分的损失和破坏,故采用高效、低温(甚至冷冻)制备技术和相应的先进设备;在质量上,与标准汤剂进行化学、药理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比较,得到厚生省认可后,进一步在粒度、稳定性、包装材料等方面严格要求,以确保汉方药颗粒剂的质量。由于它继承了汤剂的综合疗效,易吸收、显效快,又具备成药易贮存、易携带、易服用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服用量大、工艺不合理、成分破坏严重等缺点,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欢迎。可以说,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是日本汉方制剂能走向国际市场并占据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5]
, http://www.100md.com
    2.3 销售情况

    1972年,日本厚生省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选出210个经典古方作为非处方药(OTC)批准使用;1976年,又以“业已经3000年的人体临床检验”为由,在未经通常的新药临床试验审批的情况下,破例将146个汉方药收录到国家药典,并纳入国家健康保险(NHI)作为医疗保健品使用。到目前为止,已有233种汉方制剂被纳入NHI中。日本民众可凭医师处方使用纳入此保险的由本国厂家生产的汉方药制剂,而从中国等其它国家进口的中成药均属一般用药类,消费者需自费购买。自确立汉方药医疗保险适用制度后,汉方药的销量以每年15%的速度激增,1992年达最高水平(1848亿日元);1993年后,由于汉方药面临被挤出NHI范围的危险,其产值连续下跌,直到近几年才略有回升。由此可见,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极大。日本汉方药的药政管理原则与西药的药政管理一致,分为医疗用汉方制剂和一般汉方药制剂来管理。医疗用汉方制剂主要是指所用生药作用较强、不便于患者直接使用、须由医师监督指导的制剂,其流通基本由制药企业直接或经由批发商卖给医院和个体开业医师,相当于我国处方药的管理;而一般用汉方药制剂主要指经长期临床试用认为安全、有效,所使用的生药作用相对缓和的制剂,其流通主要由制药企业直接或经由中介批发商卖到药局或药店,相当于我国OTC的管理。, http://www.100md.com(郭 晓 郁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