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754121
白芍炮制本草学研究及现代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6期
     摘 要:对古代本草学著作系统查阅,考证白芍炮制的起源、发展、炮制方法及传统炮制理论,归纳出白芍炮制历史沿革的系统概况。分析白芍炮制工艺研究现状,结合现代化学其药理研究进展,白芍炮制现代研究结果表明,白芍的不同炮制品与生品的化学成分均有变化,炮制后药理作用普遍增强,充分说明了白芍的炮制意义。但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不尽统一,不利于白芍的质量控制。建议,深入结合临床用药理论,进行现代科学实验研究,筛选出合理的炮制方法,制定统一的炮制质量标准,以实现白芍炮制工艺规范化,饮片质量可控化。

    关键词:白芍;炮制;本草学研究;现代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6-042-02

    白芍为临床常用中药,性苦、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1 白芍炮制工艺之历史沿革[2,3,4]

    白芍炮制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芍药性味功效的记载,但未见有炮制方面的记述。白芍的净制、切制始见于汉代。在《金匮玉函经》中首见有“刮去皮”。《注解伤寒论》中载有“切”的简单记述”。

    采用热处理方法炮制白芍,始见于唐代。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创有“熬令黄”,《外台秘要》中载有“炙”,《经效产宝》中创有“炒黄”,并对炙法提出“炙令黄色”的初步要求。

    宋代沿用了前代的去皮,炒制炙制及熬制等法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