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9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1781367
肥胖的成因及减肥方法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丁素英
第1页

    参见附件(1189KB,2页)。

     摘要:肥胖是由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导致的普遍现象,从1992-2004年的12年间,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肥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杀手,肥胖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深入分析肥胖的成因并提供有效的减肥方法。

    关键词:肥胖;成因;减肥方法

    中图分类号:R5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152-02

    1 肥胖的成因

    肥胖症病因学研究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几种学说支持,主要包括高胰岛素学说、脂肪细胞增殖学说、嗜食学说、运动不足学说、褐色细胞功能不全学说等,但尚无一个学说能较完善地解释肥胖的成因。脂肪摄入过多是促进肥胖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脂肪组织是体内巨大的能量储存系统,它对于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摄人后,机体主要通过两条途径维持平衡:将脂肪氧化供能;通过神经负反馈减少饮食中脂肪摄取。但脂肪摄人过量时并不能加速其氧化,因此能量平衡需通过减少脂肪的摄取来维持。Tremblay研究表明,当食物中含有高脂或同时含高糖成分时,脂肪摄取能力的调节作用会减弱,因此,高糖、高脂饮食均可导致肥胖的形成。

    1.1 运动因素

    Brag(1987)在肥胖病因分类中提到,不运动是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实验和流行病研究表明,在成人和儿童中,不锻炼的人肥胖或超重现象较多,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者则较瘦或体重较轻。

    1.2 营养过剩 从理论上说,人体发胖是由于机体内体脂过度堆积所致。有人将造成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归纳为吃得多、喝得多、睡得多、运动少;也就是说,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使用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人们减少了体力劳动和躯体运动。而体力活动的减少并未降低食欲。据科学家统计,19世纪中叶前,地球上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全部动力的96%来自人和家畜肌肉的力量,而到20世纪70年代末,人与家畜的“肌肉动力”仅占1%,其余则被机械化与自动化所替代。若供给人体的营养素超过了每日消耗必需时,多余的营养物质便会转化为脂肪,并储存于脂肪细胞内导致肥胖,这种肥胖称之为单纯性肥胖,亦叫“主动肥胖”。

    1.3 代谢失调

    营养物质的吸收、贮备和利用构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体内平衡系统,可保持相对恒定的能量贮备和体重。这一复杂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下丘脑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体重的调节点。脂肪组织由白色脂肪组织(WAT)和综色脂肪组织(BAT)构成:WAT将过剩能量以中性脂肪(苷油三酯)形式贮存,作为贮备能源在必要时分解产能BAT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刺激细胞内脂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代谢水平。有些肥胖症患者吃得并不多,即使一再节食,加大活动量,但体重仍有增无减,这类肥胖称“被动肥胖”。其原因可能是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发生损害,即不能进行正常的产热作用。部分肥胖者甲状腺浓度正常而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很可能是与棕色脂肪组织活性降低有关。24h能量消耗值低者,易患肥胖病。

    1.4 遗传

    肥胖与遗传也有关。若双亲中有一方肥胖,那么孩子肥胖的机率为25%~50%,若双亲均为肥胖,那么孩子肥胖的机率为50%~75%。因此,遗传也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

    1.5 基因突变

    最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肥胖的发生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膳食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基因。机体体重的相对稳定涉及很多功能活动的调节,从基因水平看,体重调节系统是由一个相对庞大的基因组决定的。基因筛选的结果表明,与肥胖相关的主要基因位于2、10、11和20号染色体上,我们将其称为“肥胖基因”(ob)。肥胖者基因突变,血清中ob基因的表达蛋白苗条素水平低下。但有些肥胖者血清苗条索水平反而高于正常人,可能是苗条素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

    2 减肥方法及应用

    肥胖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疗程较长的慢性疾病。临床研究表明: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减肥既不健康,又容易反弹。适度的体重减轻(减轻原有体重的5%~10%),即可显著改善肥胖的相关伴发病。治疗肥胖的首要目标应是:①至少减去5%的体重,这是足以带来健康益处的减重幅度;②防止体重反弹,或尽可能地降低反弹的幅度;③控制伴发病的发生或改善伴发病的病情;④改善生活质量。肥胖的治疗是一个以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和安全药物三管齐下的过程,缺一不可。在制订减肥计划之前首先应对肥胖患者的成因做出诊断,然后再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2.1 饮食控制

    肥胖患者应以低热量饮食为主,保持每天大约600千卡的能量负平衡。在整个膳食供热中,脂肪的热能比小于20%~30%,总热能中55%~65%应来自碳水化合物,来自蛋白质的热能不应超过15%。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严格限制酒精的摄入量,避免高脂、高糖食物;进食时应适当延长咀嚼时间,这样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多传递饱腹信号,增加饱腹感,同时增加因食物等非动力作用所致的能量消耗;晚餐应早吃少吃,少吃夜宵,避免因晚餐过饱过迟而促使睡眠中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脂肪酸合成亢进而进一步加重肥胖。

    2.2 运动

    运动是减肥的最好措施之一。在减肥成功以后继续坚持运动锻炼,就可以维持体重,甚至再降低体重。患者应做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爬山等。高强度运动主要是利用糖原,随着运动强度的减低转向消耗脂肪,同时高强度运动可增进食欲,不利于控制饮食;另外肥胖者多活动受限,高强度运动易导致骨折。

    2.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作为肥胖长期治疗策略的一部分,只能是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辅助手段。肥胖患者应充分考虑持续肥胖的危险性与药物治疗的危险性,从而决定是否用药物进行减肥。通常认为存在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药物治疗:饥饿感或明显的食欲亢进导致增重;存在相应的伴发疾病,包括糖耐量低减(IGT)、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存在其它有症状的并发症,如严重的骨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和腔隙综合征。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减肥药物分两类: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和非中枢神经作用减肥药。

    2.4 手术疗法

    一般认为只有体重超标200%或BMI>35,经3年保守治疗无效,通过单纯性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达不到长期控制体重的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