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1996228
张仲景用附子\乌头给我们的启迪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刘 刚
第1页

    参见附件(1185KB,2页)。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不仅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基础,而且以善用性猛之药治重病大病见长,这其中就包括对附子和乌头的使用。在《伤寒杂病论》里,除去重复,有30多首方剂用到了附子和乌头。若应用得当,效果确如桴鼓。附于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但大热,有毒,作为母根的乌头则毒性更大。自仲景开了使用附子的先河后,由于该药独特的功效,千百年来附子广泛用于临床,且其用量古今不一。目前大剂量应用附子的频率较高,且多在30-100g,甚者每剂达500g之多;川乌(乌头)的大剂量使用(超过100g)也不在少数。最新版《药典》规定附片的用量为3~15g,制川乌的剂量只为1.5~3g,临床用量与权威规定相差甚远。那么,附子、乌头的剂量究竟应该用多大才恰当,这一直是一个中医药界有争议的问题.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大剂量使用附子、乌头,取速效者固多,因此而中毒者也不在少数。故恽铁樵将附子总结为“最有用亦最难用之药”,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各医家的实验、研究都有一定道理,但无论哪一个研究、哪一篇文章的观点,要用来作为附子、乌头临床安全应用的准绳,仍然存在困难。因为影响附子、乌头毒性及中毒的因素很多,用量过大固然是附子、乌头中毒的一个最常见原因,但中毒原因并非如此简单。比如附子、乌头常因产地、采收季节不同及加工过程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其质量、药效及毒性差异很大。笔者在急诊科时就曾抢救过一个附片中毒的女性病人,查视医生的处方,前一张处方附片20g,患者服后不仅无不良反应,而且效果很好:因此医生在第二次处方吋为了加强其治疗效果.附片开了25g,患者服药半小时后出现了典型的附子中毒症状。第二次处方除了附片多出5g外,没有其它变化,煎服法也完全一样;而多出5g附片的剂量,在总剂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所以不应该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其进货的批次不同有关。另外,中毒与否,还与禀赋体质、季节区域及煎服药等因素有关。虽然导致附子、乌头中毒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仔细研读《伤寒杂病论》,从中不难发现,其实仲景已经给我们制定出了使用附子、乌头需要遵循的准则及注意事项。只是仲景的警示散见于不同章节的少数方剂中,故一般泛泛而读,不容易引起注意。但只要将《伤寒杂病论》散见于各条、各章中关于附子、乌头的剂量及特殊煎服法等加以清理。其用量、注意事项及应用准则就会变得清晰可见。现结合笔者自己对《伤寒杂病论》的研读.将仲景关于附子、乌头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应用准则归纳如下。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