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83822
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马丽娜 华碧春
第1页

    参见附件(2043KB,3页)。

    马丽娜 华碧春 福建中医药大学;

    【摘要】对近年来临床常用肝毒性药物建立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机理、途径以及优缺点进行探讨,阐述当前肝损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基金】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资助项目(Ckj2008028,zyx200804)

    【分类号】R595.3;R-332

    近年来,随着化学药物及中草药的广泛应用,药物已成为导致肝损伤的临床常见因素,约占药物不良发应的10%~15%。在美国,约有一半以上的急性肝衰竭(ALF)是由药物引起,最常见的药物是扑热息痛,即对乙酞氨基酚或醋氨酚(AAP)。AAP相关性ALF的年发生率已从1998年的28%升至2003
------
     近年来,随着化学药物及中草药的广泛应用,药物已成为导致肝损伤的临床常见因素,约占药物不良发应的10%~15%。在美国,约有一半以上的急性肝衰竭(ALF)是由药物引起,最常见的药物是扑热息痛,即对乙酰氨基酚或醋氨酚(AAP)。AAP相关性ALF的年发生率已从1998年的28%升至2003年的51%。在非AAP引起的ALF病例中,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结核药物为主要致病因素,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开展有关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常用的有化学性和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与临床实际很难相符。笔者现对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以期能对药物性肝损伤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4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