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20105
编号:13778740
解惑 性倦怠能不能走“换偶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20105
     2010年的春天,一则有关南京某大学副教授因组织“换偶沙龙”可能因此受到法律惩治的新闻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透过新闻,广泛存在的中年性倦怠、当爱与性出现了冲突和矛盾怎么办等话题浮现了出来。如果不做道德评价,从心理层面分析,换偶是夫妻性倦怠的好出口吗?

    当事人自述:

    换偶缓解了婚姻中的性倦怠

    中国人民大学性学教授方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四年间的调查中。访问了约三十个受访者,认为换偶使他们的婚姻关系更加亲密无间,感情更加牢固。一个受访者说,换偶之前,他们夫妻睡觉背对背,换偶之后他们要抱着,拉着手睡。另一个受访者说,换偶后,连散步的时候太太都一定要叫上他,两人一会儿也舍不得分开。在调查中,有的夫妻参加换偶活动,是因为一方不能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这个事件中,对于换偶的良性作用,当事人的回答中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解决夫妻间的困境;二是满足对方的需求。
, http://www.100md.com
    心理解析

    换偶与打羽毛球类似

    如果夫妻双方在生活中确实走入了一种疲惫的状态,在没有采用其他的方式去缓解的前提下,换偶是解决途径之一。接受这么做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对于你配偶的身体的理解就如同你和你的配偶一起去打羽毛球,然后你的配偶在和另外一个人打,而不是和自己打。显然,这个比打羽毛球带来的影响耍大得多,这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分离感受,所以在你体验到你的配偶会离开你的时候,那种拉近距离的需求也就自然产生了,夫妻间的感情会变得亲密,性过程会产生新的激情。

    父母可以爱兄弟姊妹,夫妻也可以爱他人

    从人类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孩童时代我们都期望父母只爱我一个,这种爱永远不会失去。但随着心理的成长,这种“幻觉”最终会破灭。随着这个过程的发生,我们相信,来自于父母的爱会根植于我们的内心,然后我们才有能力去接纳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最爱的人也可以去爱他人,也可以离开我们,但那份爱依然存在。
, 百拇医药
    从心理的层面理解,夫妻关系是血亲之外最紧密的一种心理连接关系。它是内在的早年血亲关系的一种替代品。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换偶意味着要把你最珍贵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能够接受的基础是,除非你基础的心理发育十分的好,而且你和你的配偶都崇尚身体的自由与享受。

    “美酒”当前,难当酒后罪恶感

    从大背景上看,中国在儒家文化的统治下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虽然在近代,文化中的许多部分被颠覆了,尤其是文革的影响,但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还在那里。古人宣扬贞洁烈女,一世随夫。即便近年来西方文化中崇尚自由的思想已经被许多人接受,但纵观中国文化的整体氛围。这些传统观念根植于内心,不会因为几年的新思潮就会让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就像让一个在氏族部落中长大的人,最后在西方社会定居,他始终无法在内心的基本层面去笃信基督教。

    西方社会从法国大革命时期之后就一直信奉自由,在西方要让换偶合法化都要大费周章,更何况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崇尚的是夫妻间情感的联系,那么参与换偶的当事人,需要面对心理层面的罪责感、内疚感、丧失感等等。
, http://www.100md.com
    剖析当事人:

    换偶不能满足内心真正的渴求

    从事件的回顾以及马教授被采访的记录中不难发现,虽然马教授理直气壮地坦承换偶的事情,也声称并不觉得可耻。但和马教授一同参与换偶的并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一个27岁的女子,胡某。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和一个四五十岁的男性,在性的匹配度上没有问题,而且胡某本身还和其他的网友保持着性关系。

    显然这个群体的组织者的本身目的不是增加夫妻间的情感。度过婚姻危机,让婚姻的质量更好。马教授:用性爱抵御对精神病的恐惧,结果或许真的会疯狂

    马教授的家族是精神病的高发家族,从遗传学的角度看,马教授自己也确实有着很高的发病可能性,加上马教授有两次失败的婚姻,这些都使得马教授比一般人对于患精神病更加恐惧。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理解,人的生活就是用各种防御的方式抵御我们感受到的死亡危险,而运动,尤其是性活动是我们感受到自己有活力的直接有效的方式。性活动是一种原始的满足方式,这种原始的方式最初仅仅用以繁衍后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许多其他的成分。
, 百拇医药
    用这种方式去抵御对精神病的恐惧是危险的,强烈的躯体感受之后,随之而来的会是心理的另外一面的感受——巨大的空洞感。当然马教授或许感受不到空洞,人类的心理功能异常复杂,他会在意识层面消解这种感受。

    但从事临床心理工作的人会知道,这种空洞感,存在性不安的状态必然还在那里,马教授如果要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当这种来自于死亡的恐惧用性的方式无法抵御的时候,马教授或许真的会陷入到一种疯狂的境地。

    胡某:老少配,情感需求更强烈,换偶其实是伤害蒋来看看在这个事件中最年轻的胡某。在马教授和她一起到上海去参加换偶活动的时候,她和马教授分手了;她同时还和其他网友有单独约会。显然她和马教授在一起参加换偶活动,对于两人的情感增进也没什么关系。

    一个女子和一个比自己大26岁的男性在一起,如果不是出于现实(比如经济)上的考虑,那么她应该是在情感上对于爱的渴求更加强烈的一类人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换偶显然是对她有伤害的,一个对于情感渴求很强烈的人,对于人际上的分离十分敏感,对于身体上的分离也是如此。那么身体上的分离对于她的意义或许就是爱的丧失,显然换偶对于她也没有什么正面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换偶族

    能否接受取决于对身体的理解

    以此类推,或许在当前的大背景F,其他人的内心动机和换偶的初始动机也相去甚远。在这个换偶撇开道德评价的大前提下,更多的是歪曲与病态的内心力量在驱使。总的看来,马教授的案例中触碰到了一个法律和中国传统道德的边界,但是马教授或这个群体目前的需求和动机,和欧美国家的换偶现象还有本质的不同,我们不能说这个群体的行为模式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好,但是从这次听被起诉的群体来看,良性职极的部分很少。

    在大一点的背景下来看,换偶的兴起与真正的被接纳,应该是一种新的社会中平衡的建立过程。这将意味着在新的社会结构下,个体更加独立、自由与解放,对于小单元的心理依赖程度(例如夫妻关系)变低,可以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对于身体的理解,不再和价值、占有和控制有关系,而是和自由、享受、快感有关系。

    链接:
, http://www.100md.com
    换偶的由来

    在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从事换偶游戏的人大多是个性叛逆、长发技肩的嬉皮夫妻,而令换偶人士多为30岁至40岁、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中产阶级夫妇。每逢周末,从加州圣荷塞至旧金山等大城市都会举行交换性伴侣的换妻派对。

    新闻背景:

    2009年8月17日下午一点多,南京秦淮公安分局白鹭洲派出所在一家连锁酒店120房间抓获5名网民。这五名网民被抓获时,正在从事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活动——现在被司法机关定义为“聚众淫乱”,他们自己则称之为“夫妻旅游交友”。随后,通过对这5名网民的分头审讯,秦淮警方又掌握了一长串名单,并惊讶于参加这一活动的人数之多。随着一个个涉案人员被警方抓获,证词的碰撞交织,焦点都指向同一个人——网名“阳火旺”的南京桌大学副教授马尧海。三天后的深夜,马尧海被警察从家中带走。马承认,2007年,他建了一个QQ群,名为“夫妻旅游交友”。这个QQ群的群友,平时聚在一起时从事的主要活动。就是相互间自愿进行的性行为,成员相对固定,人数或多或少,性行为的方式也不拘一格,兴之所至,无所不可。在学校的时候,他依旧当他的教授,正常地给学生上课,直到被抓。除了想找个结婚对象之外,马尧海觉得自己加入性游戏聚会的最深层原因还是自己两次不幸的婚姻,以及家族的精神病史。马尧海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于1992年;在马尧海眼中,第二任妻子性格古怪,弄得他非常不开心。日子越过越差,过到最后就像噩梦一样。1999年,他又和第二任妻子离婚了。马尧海为此异常苦闷。马尧海称,为了避免让自己变成精神病,他才参与了此类性活动,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马尧海有家族精神病史。母亲年轻时有精神病。现在惠老年痴呆,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以及一个外甥,都有精神病。, 百拇医药(汤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