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20106
编号:13778248
世博园里的怪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20106
     要去中国馆,就一定要起大早,这可是前面去过世博的朋友的淳淳教诲啊!必须在9点之前到达浦东园区内,然后第一时间绕过中国馆旁边的香港馆和澳门馆,到美食广场,通过在那里的预约机来进行预约。

    中国馆的气势恢宏就不赘述了,没来的朋友一定也在电视里“神交”了多次。除了国宝《清明上河图》外,在中国馆49米展示层的“智慧长河”展区,我居然发现了我一向特别关注的中医药内容:针灸小铜人,瓷质脉枕,博山熏香炉、《本草纲目》等等——都是伟大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啊(顶礼膜拜—吓),并且以幻影成像的技术展示中医药在今天“治未病”领域的传承。(“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一一“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

    在中国馆主题馆、未来馆等场馆内,我算是真正有机会亲自见识到颜色不一形态各异生长于各地的药草,场馆介绍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和功效。最有趣的是这里有一个个体型硕大的可以滑动的电子机器,别以为这是什么自动服务生或者自动清扫器,那可是能“望闻问切”的“中医”哦。也许在我们印象里够格被称为“中医专家”的一定是长着长长胡须浓浓眉毛满头银发的老中医,但是这些电子“中医”可不比专家差,虽然他们不会开口说话,但是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参观者开出适合自身体质的中医养生保健处方。

    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医四诊信息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同时,它能详细储存每位患者临床诊疗记录,便于临床医生收集病案信息、筛选有效处方。不久的将来,中医四诊智能化还有望进入家庭,为人们日常养生提供服务。利用该技术能做体积较小的便捷传感器,随时监测个人健康。”

    听到这里,我窃喜:这么说,以后再也不用在工作日请假跑那么远排队看医生了!真好!不过,用它来看病到底准不准呢?我向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疑虑,工作人员解释,目前的“中医四诊整体性检测分析系统”已进人临床应用,不过只限于“脉诊”和“舌诊”,“问诊”和“面诊”的功能将于2011年初加入,未来还将开发“闻诊”功能。 原来电子中医早就应用于临床了呀,看来我是孤陋寡闻了,不过,我期待着它能发展更快更完善,早点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样就方便多了,在展览会上,我也体验了一把“机器中医”把脉、看舌象的过程:首先双手手腕戴上环形的脉象传感器,我看到一个类似心电图的“脉象图”出现在液晶屏上,换了7次不同压力下的脉象后,“机器中医”马上就显示出了我的左右手的脉象类别;接着,我伸出舌头,摄像头便记录下了舌质及舌苔色,一份关于舌象的分析报告也同时显示出来。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医四诊智能化是中医诊断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它采用了多学科发展研究中医的方法,是传统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我看到了传统医学的更广阔的前景。, http://www.100md.com(凛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