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283520
2011:谁是餐桌上不安全的食物(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 2012年第2期
     “哪类食品您最担心?”2011年12月份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食用油排名第二,这无疑是地沟油的“功劳”。2011年,媒体曝出我国每年有300万吨地沟油回到餐桌,虽然这一数据后被专家否认,但人们依然谈“油”色变。不过,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说:“地沟油是不法分子加工制成,销售方法十分隐蔽,而广大老百姓在市面上购买的品牌食用油,都是安全的。”

    但揭露地沟油的原形有点难,地沟油的检测方法目前还在研究中。王瑞元说,地沟油混杂了多种油,在高温烹饪和不法分子的后期加工后,生成了诸多复杂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没有列在国内外标准中,国内暂缺检测方法。“目前来看,这些方法命中率不高。”江南大学教授、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说。“精确率只能达到70%,这还不够。”王瑞元称。

    除了地沟油,食用油还存在其他隐忧。“可能有反式脂肪酸、苯并芘和黄曲霉菌的问题。”王瑞元说。

    反式脂肪酸,在人们熟知的人造奶油中含量较高,“不是好东西,但说它致癌是夸大了。”王瑞元说。油在高温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反式脂肪酸。“据我们对市场上食用油的取样分析,含量较低,可放心食用。”王瑞元补充道。王兴国也表示,近年来反式脂肪酸含量一直在下降,我国拟将其加入食用油标准。

    苯并芘是一种致癌物质,2010年就有茶油中苯并芘超标事件。王瑞元解释,这可能归咎于茶油的原料加工。用烟道气熏干、在柏油马路上晾晒、炒焦油籽,小作坊这些不规范操作导致了苯并芘超标。而正规生产过程中苯并芘是难以超标的,即使超标了,在油的精炼脱色过程中加入适量活性炭即可去除。

    臭名昭著的黄曲霉菌是强致癌物质,主要是油料霉变产生,尤其是花生。不过,“通过精选油料和精炼加工,黄曲霉菌是可以去除的。”王瑞元说。

    对于比较专业的溶剂残留问题——浸出法通过溶剂抽提出油脂,这些溶剂不能食用。王瑞元说,按照标准来规范操作,食用油中几乎检测不出残留溶剂。浸出法生产的食用油也是安全的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