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6期
编号:13466480
林彪患有“半度病”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6期
     1963年12月14日,毛泽东亲笔给林彪写信,推荐他读曹操一首讲养生之道的诗《龟虽寿》。林彪读后深受启发,为了获得神龟“永年”之术,他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在常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养生之道”,简直是活受罪。

    林彪自称患有“半度病”。他有一个总结:“我的身体时好时坏,就是因为搞不好温度害了我。差半度就不行,就会受凉出汗,坐下来不能动。要把掌握好温度作为保证我身体健康的关键。”

    为此,林彪穿的衣服、盖的毛巾被都被规定出温度。一条毛巾被测定温度为7℃,因林彪睡眠时的温度为28℃,就要盖四条毛巾被。他穿的大衣,每件温度为10℃,每件衬衫为1℃。他的起居之地和使用之物,都规定恒温。由保健医生定出“温度表格”,经林彪亲自过目审批,成为林氏“温度法”,有法必依,违者必惩。在林彪住地,经常可以看到“副统帅”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站在墙边,细心地看着温度计上的水银柱。有时,他会大叫一声:“请叶主任来。”然后瘫倒在沙发上,仰头呆坐,因为他发现温度低了半度。这时,叶群赶来,急忙命令服务员开顶灯、壁灯来提高温度。为了不出“半度”差错,规定卫生员每半小时测温度一次。

    在“温度法”的管制下,林彪卧室里没有玻璃制品,茶几上的玻璃也没有,桌上也没有玻璃板。林彪痛恨玻璃,一再说:“玻璃有凉气。”衣食更要执行“温度法”。林彪穿衣,卫生员用热水袋把衣、裤、袜温热,鞋子要用电炉烤温。漱口水规定45℃,比体温高就不会受凉。吃饭的筷子要用毛巾包起来。甚至写字用的铅笔也要温一下再用。林彪室内的电铃按钮,由于是金属制品,要用绢包起来。吃零食,如白糖、葡萄干、奶等,都要用热水袋加温,服用中西药时,也要一定的温度。照X光,因脚踏板是铁的,要加上毛毯。

    林彪还怕风、怕水,曾经责怪内勤人员:“你走太快,风吹到我了。”

    俗话说“病从口入”,林彪很讲究“吃”的学问。他像研究军事战略那样研究食品的特性,特别是他本人食用后的种种反应,均记录在案,成为“林氏食品法”,颇为有趣。林彪特别注重食品的产地,曾说:“全国不少地区产的大枣,吃后我的反应就不一样。”为此,林彪曾规定他所用食品的产地:如莜麦要山西的,大枣要山东的,红米必须是江西茅坪的,水要用北京青龙桥的。此外还有浙江青蛤、福建藕粉,等等。

    1960年,林彪吃羊肉煮黄芪,结果拉肚子,折腾了一夜。他经常讲这段历史:“我冒冒失失地吃了羊肉煮黄芪,差一点把我折磨死。”从此,吃东西、吃药,林彪规定要“一切通过试验”,叫手下人试吃、试用后方自己食用。

    在正常人看来,林彪上述行为无疑是“怪病”或“怪癖”,但林彪把这些怪癖变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摘自《文史博览》 图/李春明), 百拇医药(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