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466014
喋血苦守衡阳城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1期
     打通“大陸交通线”日军有三个要地必须攻克,即长沙、衡阳、桂林。因此在攻克长沙之后,日军继续南下,兵锋直指衡阳。

    日军本以为可以出其不意地迅速攻占衡阳。但出乎意料的是衡阳竟然是一座坚固的堡垒。驻守衡阳的第10军在军长方先觉的带领下,坚守阵地长达47天。使衡阳几乎成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差点把日军精心策划的攻势,搞成惊天大逆转。

    不怕死的方先觉

    1944年6月18日,亦即长沙失守当日,军事委员会举行最高幕僚会议,副参谋总长白崇禧主张放弃在长沙、衡阳之间的抵抗,将防守衡阳的兵力调往桂林,着手桂林防卫战。军令部长徐永昌则主张,必须在长沙、衡阳正面作持久抵抗,两翼则相机与日军展开决战,以消耗日军。徐永昌的意见再次被蒋介石采纳。

    6月20日,日军下达进攻衡阳的作战命令。三天后,日军兵临衡阳城下,并以2个师团猛攻衡阳。25日,重庆军委会电令方先觉的第10军死守衡阳。所谓的第10军,根本不能称为一个军。表面上看,第10军虽有3个师的兵力,实际上各部尚未从常德会战中恢复过来,总兵力只有一个半师。好在,第10军有方先觉。

    方先觉,黄埔三期生。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从排长干到军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方先觉被任命为预备第10师师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