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1期
编号:13466047
“亏本”背后的大学问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1期
     俗话说,亏本的买卖无人做。但生活中,的确是“亏本”的生意有人做。最近,北京海淀区某大型超市上演了这一幕。该超市挂出“招牌”:“优质大白菜每斤0.49元,每人限购两棵”。而相邻的早市上,白菜每斤低于1.2元不卖。如此优惠,一下吸引了浩浩荡荡的购“菜”队伍。

    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而超市如此主动做“亏本”买卖,这又为哪般?

    其实,这“亏本”背后大有学问。由于是限量或限时消费,每天就算卖出200斤,最多也就亏个百余元,但潜在收益就大了。超市门口挤满了排队买“白菜”的顾客,无形中为它做了“廉价广告”。更重要的是,很多顾客会有这样的想法:这里的白菜便宜,其他东西也应该比别处便宜。这就带动了超市其他商品的销售。如此的“亏本”生意做多了,口口相传中,一个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也就立了起来。

    现在有很多事,看着是“亏”了,实则是“双赢”。企业做慈善、尽社会责任就是如此。企业做了好事,破费了一些,但也給企业带来了好的声誉。在信用经济社会,好声誉就是竞争力。

    再往深琢磨一下:今天一些地方仍在纠结经济增速和经济质量孰轻孰重时,未尝不可以考虑把速度牺牲一点,把质量提高上来,这样的“生意”只要设计好了,不但不亏本,还大有赚头。, 百拇医药(马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