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465945
货比三家也吃亏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2期
     上周末,陪友人到某地步行街买休闲裤。走进第一家,友人看中一条乳白色欧版休闲裤,问老板价格,老板说,原价1600元,给你打9折,去掉零头,1400元,少一分都拿不走。如此漫天要价,吓得我俩连连告退。

    走进第二家,眼瞅着商店门口贴着“门面转让大削价”的告示,我俩试着进去,“咦,这不是一个牌子的裤子吗,质地、款式、色彩,完全一模一样。”一看标签标价,还是1600元,问店老板价格,店老板说, 680元。我们开始和店老板砍价,店老板一脸痛苦:“已经亏100元了,不能再放血了。”

    “再去看看,货比三家不吃亏嘛。”第三家老板很客气,见我俩进来微笑点头。出乎意料的是这家仍有与前两家质地色彩完全一样的休闲裤,卖价380元,特意声明童叟不欺,“绝不讲价”,因为已经是市场最低价。店老板还发誓:“我们是厂家直销,如果有比我卖得低的,双倍赔偿。”友人权衡一番后,挑选一条便买了。一路很高兴,算算账,才是第一家卖价的零头,货比三家还是有好处啊。

    不想,回家路上,我们碰到了做多年服装生意的初中同学B君。 B君看看裤子,再问问情况,长叹一口气:“你被宰啦!”友人惊问何故。B君说:“现在的服装老板,精着啦!”B君在我们的再三央求下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原来,“换季大削价”、“跳楼大甩价”之类的招数没市场之后,针对消费者购衣货比三家不吃亏的心理,服装店老板便几家联手,故意把同样产品分地陈设,又把价格拉开档次,顾客多走几家后,必在价格最低的一家掏钱购买。表面上,顾客以为买赢了,实际上还是被赚取暴利,然后他们分摊利润。

    听完介绍,我们瞬间石化,如此“经销”,真的让人防不胜防。真可以说,商场处处有陷阱,货比三家也吃亏。, 百拇医药(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