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3465824
一生没改牛脾气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3期
     在朝堂上跟皇帝“说理”

    宋代名臣寇准是“官二代”出身,他的父亲寇相是五代后晋魏王府里掌管文书的官员。大概是受父亲的熏陶,寇准18岁就考上进士,迈入仕途。但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今后的仕宦生涯会如此大起大落。

    寇准最初在基层锻炼,当过知县等小官。没几年,就平步青云当上了京官。但他一来,就和皇帝言语不和。

    有一次在殿里奏事,说话太猛,把宋太宗气得拍案而走,寇准还不识相,拽着皇帝的衣服让他坐下继续说理,一定要说个明白。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寇准这种做法,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好在宋太宗觉得在一群平日只会唯唯诺诺的官僚中,寇准显得格外“另类”,反而对他欣赏有加,认为他刚直,将他比作唐太宗时期的贤臣魏征。

    可在同僚中,寇准就不那么走运了。不久,因为他和其他大臣在朝堂上互相揭短,以致争吵起来,皇帝怒不可遏,把寇准贬到青州做知州。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挫折。

    当庭争吵固然欠缺君子之风,但宋太宗此时大概也只是想压一压寇准的火爆脾气而已,对他的才干还是十分欣赏的。不久就把寇准调回京城,让他做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一向禁止大臣们提立储问题的太宗,还主动和寇准讨论起该立哪位皇子。当太宗问起襄王如何时,寇准回答:“知子莫若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