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4期
编号:13465745
迷失在纷繁的养生年代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4期
     现在大家看到的有关养生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人盲目地去使用一些方法。不是说哪个养生专家讲的是错的,我们倒不认为是错,只是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有的人喜欢买书看,看着养生方面的书,自己照着书上去做,但是很多人是做不好的。我在门诊遇到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有些老年人讲的东西连医生都不知道。他确实是看得很多,但是选择的不对,用的不合适,肯定对身体是有影响的。

    养生讲座也好,书也好,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夸大,对某些所谓的养生办法,吃什么也好,喝什么也好,把它的疗效夸大得非常厉害。因为老百姓没有识别能力,所以就跟风,觉得别人这么做好,我也这么做。就拿我来打比方,比如说别人吃桃子挺好,我就不能吃。其实以前我也吃过,但是在某一个阶段,大概20多年前,我突然对桃子过敏了,不能吃了。假如都说桃子好,我也跟着吃桃子的话,那我肯定得不到健康快乐,只能得到一身病,所以,我就得避开它。各种养生专家教给大家的这些东西,你首先看是不是适合你,然后再去用。

    养生绝对不是做一件事就可以了。网上、报纸上、杂志上的长寿老人都有个人习惯。比如说哪个人吃橄榄油,一辈子就是吃橄榄油,所以身体好,这橄榄油就卖得特别好,大家都用。到底行不行,实际上没人去统计。有的说吃肉长寿,确实是这样,但是你看有些人要是吃肉他还真不行。还有的老人说一辈子吃素身体好,很多人就去吃素。其实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养生办法,就这个常识是最欠缺的。
, 百拇医药
    大家要记住的是,健康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招一式就能达到的。你看看练拳的也好,练瑜伽的也好,或者是运动员也好,是不是每一个都能长寿?除了父母的遗传基因以外,他的活动项目都一样,也不是都能长寿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个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一个是思想层面,我记得以前听老人们讲,村里面有一个人,他认为只要是药就是治病的。他舍不得扔,别人扔的他还拿回去吃。他就觉得是药就治病,这是一个观念。他也不可能吃太多,没有造成多少伤害,可能还觉得得到了好处。但是实际上他是遭到了伤害,只不过是程度的问题。如果人的思想观念不正确,那么对健康必然造成伤害。

    另外还有环境的差异。南方人和北方人得关节炎就不一样,你不能说南方的关节炎病人和北方的关节炎病人都用同样的保健方法,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北方主要是干冷,南方是湿冷,那么一个干冷,一个湿冷,这个保健的方法就不一样。湿冷的地方你想着除湿,把屋里的湿气降低就可以了,但是干冷的地方你提高温度就可以了。所以说在保健上来讲还要想到环境的差异。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一个差异我们最容易忽视,就是时间差异。比如说我原来吃这个没事啊,怎么现在吃就有问题了?有人说我以前身体好好的,怎么现在就生病了?他不理解。因为他忘了20年前的他和20年后的他,身体变化了很多。那时候我吃凉的好,等你再过20年就不一定了,可能要吃热的。如果还是原来的那种观点,还是那么去做,那你不可能健康的。

    大家要永远记住一句话:“没有哪一项措施能够让你永远的健康快乐。”

    我们看看现在在养生方面到底有哪些方法。有的说“生命在于运动”。结果有的爬山也好,跑步也好,家里安跑步机也好,这些人都是认同一个理念叫“生命在于运动”。其实是不是这样?我们经常见到一些长跑健将突然死亡,或者我们的运动员突然摔伤了导致高位截瘫。这些都是运动,这些运动没有带来健康,也没有带来快乐。另外还有的人说“生命在于静止”。乌龟老不动,它活得很长。也有一些长寿的老人确实也不爱动,但是也确实是长寿。可是你要知道那些肥胖的人没有一个爱动的,基本上就是吃了不动的。肥胖的人生病,尤其是糖尿病、冠心病、猝死的都非常多,那你说静止好吗?当你听到两个养生专家一个强调运动,一个强调静止的时候,你怎么选择?不知道了,迷茫了。实际上还是咱们前面讲到的,就是你不知道你适合运动还是适合静止。另外,运动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你没把握好,静止到什么程度,你也没有把握好。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错了,也不是说“生命在于静止”错了,实际上是运动和静止适度了就可以健康。
, http://www.100md.com
    有的讲多吃,有的讲少吃,我们医学界也有一些非常长寿的老人提出“蚁食”,就是像蚂蚁一样吃东西。但是有的人说你不吃哪能行,要吃足够的,吃够了才算是对,但是不能吃多了。这个吃够大家把握的尺度不一样,有的人吃到肚子撑得慌,叫吃够了。有的算好了我一顿只能吃多少,我吃完了,就算吃够了。还有的人肚子饱眼睛不饱,心里面觉得还想吃,那还是没够,直到撑得受不了,他才觉得够。所以说,大家对吃够理解不一样。吃多了,可以导致糖尿病、肥胖、痛风,刚才咱们把这些都讲过了。吃少了呢,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有的人吃得少能够长寿,是因为这类人长得都小,个头都矮,然后活动量又少,人本身又瘦,让他多吃都不可能,所以他就告诉你少吃。肥胖而长寿的人也挺多的,胖人活八九十岁的,甚至上百岁的都有。这个长寿不长寿真的不是取决于体重,要是这样那就太简单了,全部减肥就是了。

    我还经常看见有人拿着小锤子在敲,说是敲打经络养生。但是如果敲得过头,就是一种伤害。有的时候伤害可以使人体健康,但是这里面关键是一个度。小的伤害可以换取比较大的利益,就是对健康有利。比如说我们现在打的这个预防疫苗,其实这个预防疫苗是什么意思,就是让你先得一下这个病,但是很轻,不会要你的命,之后再遇到这个病的时候你对它就有抵抗力了。所以说小的伤害有的时候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做过头了,疫苗你打多了,那就等于是得病了。现在也有很多讲养生的,尤其是搞运动的,倡导一些自虐式的锻炼,实际上是一种伤害。像跑步跑得过头了,肯定不好。
, 百拇医药
    小的伤害对我们有利,过度的保护对我们则不利。例如,天还不冷,你就穿得很多很暖和,把屋里的温度调得很高;天还热得不厉害就赶紧开空调,睡觉也开空调,吃饭也开空调,这就是过度的保护。这好像是对自己好,实际上是非常不好。就像温室里的花草,在温室里面没问题,长得挺好,可是一搬出来它就不行了,风吹日晒,它受不了。对人来讲也是这样啊,我们要是什么事情都不去做,天天在保护自己,必然像温室里的花朵,一出去接触到外面的人,可能有什么病互相传染,那你很容易就能被传染上了。山里面的人为什么一到城市以后很容易得结核?因为山里面人烟稀少,结核传不开。所以他本身相当于受了这个保护,他一到城市就容易得肺结核,一旦得了都很严重,因为根本就没有抵抗力。所以说过度的保护对健康是不利的。

    现在的养生方法听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都存在适用范围的差别,到底谁来用,用到什么程度,这个比较欠缺,所以现在就存在养生方法的滥用。

    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得到启示就是平常做事情都要在适度范围内。运动要适度,休息要适度。但也可以有偶尔的过度。为什么可以有偶尔的过度呢?偶尔过度可以提升我们的抗病能力,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会有事。比如说辟谷,按说这是吃饭不规律,我们经常有人在讲,说吃饭饮食要规律,不规律就要生病。但是如果说间隔一段时间以后你停个一天两天不吃饭,那么你身体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还会很好。尤其是当你遇到一些天灾人祸的时候,比如说地震来了,把你埋到地下没有人救你,这时候你如果有过辟谷的经历,那你一定能够坚持生存较长时间,赢得获救的机会。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这个经历,一顿饭都没有饿过,甚至两顿饭之间还要加餐吃零食,那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就比较危险了。所以说偶尔的过度是有益的,但是你不能天天不吃,否则就死掉了。

    (摘自《贾海忠禅话养心》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图/陈明贵)

    本栏编辑:李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