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4期
编号:13465756
传说“重塑”包青天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4期
     说起戏曲小说中的包青天,恐怕连妇女儿童都知道,过去还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老百姓蒙冤了,有打不通的关节,甭着急,自有包龙图包老替你做主。

    说起来包拯所以有这么多粉丝,完全是民间文艺宣传的结果。胡适先生曾说:“包龙图包拯也是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容易堆在一两个人的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

    显然,人们崇敬包公,并不是因为欣赏包龙图断案的智慧,而是赞颂他对贪官污吏疾恶如仇,敢于碰硬的精神。大约从南宋开始,包拯的名声便开始在老百姓中广泛传诵。

    在宋元杂剧里,热情的民间文学写手们赋予了包拯同志宝剑、金牌、钢铡等多种杀伤性武器,并且赋予了他可以先斩后奏的特权,而且他还可以出入阴阳两界断案,不用办护照。老百姓看完戏这个美呀,这个解恨呀,可回去该挨打还得挨打,该交罚款还得交罚款。

    具体地说,大力提升包拯同志历史和精神品位的是元杂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