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5期
编号:13465641
苏联援建黄埔军校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5期
     “黄埔军校”,显然是因地得名。1924年11月6日举行的第五十八次国民会议,列席委员林祖涵报告“陆军讲武学校情形案”,决议“委蒋中正为该校校长,廖仲恺为该校党代表”,可见当时的名称是“陆军讲武学校”。至1925年第六十三次会议时已称“陆军军官学校”。不论何种名称,此一军校的来历,乃由于孙中山自让位于袁世凯之后,中华民国的法统也已让给北洋政府,但心有不甘,一直想在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光”法统与河山,然而却屡次失败,无论大元帅或非常大总统,都坐不稳当,广东的地方武力不可靠,找西方国家支持,怎奈谁也不理。最后苏共领袖列宁正好要利用中国来反帝,而孙中山正需外援,一拍即合。于是,在苏联的“人”“财”“枪”三援之下,孙中山“以俄为师”,成立了黄埔军校。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军校是“中国国民党”与苏联结交后,所生下的一个“爱情”结晶!黄埔军校的不少主任和教官是中国共产党人,也是国共合作的自然现象,如戴传贤是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是政治部副主任;王柏龄为教授部主任,叶剑英为教授部副主任等。

    黄埔军校既是苏联“人”“财”“枪”三援之下的产物,在“人”的方面,最初有军事教官4人,后来增到30人。在第一次“东征”时,军中有苏联的布留赫尔将军所率领的20名俄国军官参加,第二次“东征”时,有更多的俄国军官参加;在“财”的方面,苏联起先援助270万元,后又援助1000万元建立中央银行;在“枪”的方面,1924年10月7日第一次运抵黄埔的武器有大炮、机枪和8000余支步枪。同年12月,又运来飞机9架、步枪弹药500万匣、机枪12挺、大炮58门以及机枪弹及炮弹等。

    回想黄埔建校之初,只有粤造七九式毛瑟枪30支,后来全靠苏联援助,才有了革命的“家伙”、“本钱”。

    (摘自《出版参考》 ), 百拇医药(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