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5期
编号:13465684
你好·谢谢·对不起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5期
     外国人发现中国人生活中不经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据此认为中国人不懂礼貌,素质低。其实,这是一种很肤浅乃至愚昧的认识。

    先来看“你好”。从小长在乡下,记得只用“吃了吗”、“喝了吗”(“喝”专指吃晚饭)、“哪去”相问候;至于城里人那个时代是否流行“你好”,却是不知道。《红楼梦》中已用“你好”相问候,第六回周瑞家的见了刘姥姥就说:“刘姥姥,你好呀?”雍正的御批中也有“朕躬甚安,你好么”,但都带着一个语气词,有问询之意,与纯粹的套语“hello”并不相同。

    “谢”的本义是指谢罪,感谢义是后起的,“谢谢”连用以表感谢在明清文人的信札中已较为常见,但在其他文体中则不多。如小说《西游记》中只4例,清初《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也仅2例。到了上个世纪初,在某些现代小说如老舍的《二马》中出现了40个“谢谢”,但在他的其他小说中则完全没有。老舍的作品以“京味”十足的语言风格著称。这说明“谢谢”在口语中仍没有普遍使用,而“谢谢”出现比较多的作品,作者大都曾留学欧美,显然是受外国文化影响而致。

    “对不起”的英语对应词是“sorry”,英国人使用这个词相当频繁,国人说“对不起”确实少多了。这一方面是因为“sorry”除了认错,它还表达难过、同情、遗憾、无奈与不忍心等多种情绪,而“对不起”只是其中认错一项。另一方面,即使认错,中国人也不见得说“对不起”。

    从使用的角度来看,“你好”、“谢谢”、“对不起”基本上都是书面语词汇。其实,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什么场合用什么词汇,是在长期语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其社会、历史、民俗等各方面的原因,不会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轻易改变。

    (摘自《今晚报》 ), 百拇医药(孟昭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