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465597
进补的观念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3年第16期
     谈到观念,过去的中国农村,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虽有天然资源而不知善加利用,常闹饥荒,因而求饱的意念深入人们脑际。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注意到“进补”。这进补的观念,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人在饮食文明中的一项特色。

    中国人喜欢“补”,生孩子的妇人坐月子要补;生病的人痊愈后要补;血气衰弱的人要补;到了冬天,更喜欢“冬令进补”。甚至在祭祖、拜天、结婚、吊祭、寿诞、弥月的时候,以及各种风俗节日,也都要大吃大喝一番,事实上,无非也都是一种变相的补。

    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中国人会那么馋呢?

    要解答这一问题,一定要回顾以前的事实,才能找得到正确的答案。

    大概中年以上的人都会记得,以前的人,每当碰面时,一般习惯用来同别人打招呼的话都是:“你吃饭了没有?”

    这句话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当时人们最大的事,就是吃饭,甚至最大的问题,也是吃饭;于是,问对方吃饭了没有,就是在向对方表示自己最大的关心。
, 百拇医药
    反过来说,这句话也代表着这样的意义:以前的人,在碰到别人时,别人可能没有吃饭。并不是还没有到吃饭的时间,或忘了吃饭,而是可能找不到饭吃。

    也就是说,就以前的人来看,吃饭是一道难关。有些人很可能就过不了这道难关,因此,同别人碰面时,要表示关切,就会问: “吃饭了没有?”意思是:“你过了这道难关了吗?”

    当然,这也表示着这道难关也是自己的难关,穷人才能特别同情穷人。不然,这句问话,就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嘲讽了。

    而且,这句问话是温暖的。它使人觉得温暖的地方,是在它含有这样的意义:如果你没有吃饭,就到我家里来吃一些吧!

    古时的人,大抵都过着农耕生活,讲究守望相助,患难相扶,所以,如果对方没有吃饭,他们是乐于热诚招待的。

    现在看起来,这虽然温暖,但也使人难过,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古时的人的生活是多么艰辛。
, 百拇医药
    大概在四五十年前,中国的一般人家,仍然有这样的情形:如果小孩子吃饭时,不小心将饭粒掉在地上而不捡起来吃的话,就会受到家人的责备。

    这可见当时的人,对一粟一饭看得多么珍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发自心底的呼声。

    确实,长久以来,中国人的生活,都曾经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是因为人口会增加,土地不会增加,同时也因为生产落后。肥沃地区,人口密集;贫瘠地区,渺无人烟,更会影响到资源的开发。

    加上当时的中国人又几乎是完全要靠种地过活,而地上的作物,又受到自然界的影响和控制,因此,每逢水灾、旱灾、蝗灾发生时,便只有挨饿。

    过去的中国人,因为经常过着饥饿的或半饥饿的生活,弄得身体孱弱,平常就没精打采,做事时更没有气力。这种情形,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血气衰弱。

, http://www.100md.com     其实,所谓血气衰弱,拿今天的时髦话来说,就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人,当然要补。因为营养不良,即是缺少营养;缺少营养,就要适度补充。

    而且,正常的情形,这些人还需要天天都补。

    可是,他们因为贫穷,吃得不好,所以才会缺乏营养。那么,他们又怎么可能天天都补呢?

    因此,他们只能在遇到机会,像过年、过节、祭祖,或各种婚、丧、喜、庆的日子里,借机大补一番;或者在难得有钱时,买一些珍品来补一补。这已经是十分不得已的办法了。

    一般来说,他们所补的,也就是在平常日子里他们的食物中所缺少的,像猪油、鱼、肉、蛋等等食物。

    甚至因为他们平常很少能够吃到上述那些食物,于是在他们的下意识中,往往会把它们当做仇敌来看待,一逮到机会,当那些食物落到他们的手上时,似乎在潜意识中发泄了“报复”的心态,尽可能地把它们都一股脑儿吃掉。这样的补,吃得过头了,事实上是浪费。但这中间夹杂有心理因素,已变成补偿心理上的那种补了。
, http://www.100md.com
    在以前,那种大部分属于贫穷的中国人所抱持的补的观念,是在当时那种贫苦的环境中产生的。以当时的情形来说,他们的补,确有必要,且也应该。

    不过,还有一种人,没有必要,但却也热衷于进补。他们就是少数富有的人。他们既然身体健康,不缺营养,为什么也要补呢?

    原来,那是由于心理作用的缘故。他们认为,若以貌取人,最容易看得到的区分就是——面黄肌瘦的,是穷人;脸圆圆的,必然是富家翁。

    久而久之,便造成这一错误的社会心理:有钱人必须吃得福态,才能配得上自己的身份。于是,平常已经吃得够营养了,往往还要经常大鱼大肉地乱补。山珍海味,食之不餍。

    因此,穷人发达,变成富人以后,也要乱补。即使穷人没有变成富人,但稍微有了点钱以后,就是不为着健康,也要为了虚荣、为了充阔而补。这样,便造成一种普遍都以补为荣的社会风气。
, 百拇医药
    很显然,古人的补,是以达到胖为目的。所以,大家见面,说对方“您又发福了”就会被当成是恭维话。

    但以今天的医学知识来看,这种观念明显有错误。这些人所以发福,是因为吃多了油腻的食物,脂肪蓄积在身体里面,增加了体重,却没有增多肌肉,徒然加重了身体和心脏的负担,未得其福,反受其祸,不是好事。所以,这是肥胖病,应该减肥才是。

    减肥这种说法,很有意思,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营养少了,要补;营养多了,要减。

    如果人们不管现在的生活是缺乏营养,抑或过度营养,却还是要照着以前的观念,非补不可,那就错了。而严重的后果,只有自行承担。

    (摘自《中国人:观念与行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文崇一 萧新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