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5期
编号:13464824
八宝山“满员”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5期
     距八宝山西北约1公里的八宝山人民公墓常被与八宝山革命公墓混为一谈。前者占地400余亩,完全面向公众开放;而后者不对外开放,仅有特定级别的逝者方可安葬,家属祭祀也需持证进入。

    60多年来,这个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革命公墓数次扩建,不断提高“门槛”级别,但它不言而喻的政治地位和特有的象征意义在半个多世纪后并未衰减,一边是已故领导人的骨灰陆续迁回家乡安葬,一边是低级别干部家属为了A4纸大小的骨灰墙位置苦苦等待。

    当不断有家属将骨灰安置申请递交过来时,所得到的答复与用餐时服务员的回答一样:对不起,您要领号排队。

    八宝山的级别

    38岁的蔡小心每年至少两次到八宝山看望父亲。父亲蔡长元是开国少将,也曾在抗美援朝的“铁原阻击战”中,以一个师的兵力拖住数万“联合国军”。1995年,蔡长元在北京逝世,根据生前级别,蔡长元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东1- 3室。

    在这个安放有120份骨灰的骨灰室内,每份骨灰被放置在八开纸张大小的玻璃格中,骨灰盒上放有遗像,拥簇在鲜花丛中。蔡小心熟悉地走到正中左下方盛放父亲骨灰的玻璃格,轻轻地擦拭玻璃,與他人不同,蔡小心将父亲的传记也摆在了里面。他指了指父亲右上方的玻璃格,那是这间骨灰室内最好的位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