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5期
编号:13464825
“知华”加藤说“反日”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5期
     想必在很多日本人的眼里,中国是“反日国家”的典型代表。

    不仅限于提“钓鱼岛问题”,只要一出现日本领导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或日本希望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中国社会就会指责日本,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发动”反日游行。历史认识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应该有不少日本人认为中国是个“不好对付的邻居”。

    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可能也有很多人觉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作为一个日本人”坚持言论活动很不可思议。在这里先让我把话说清楚,我敢保证我在中国国内绝没有任何一次毫无意义地贬低日本或奉承中国。

    那么,中国真的是反日的国家吗?

    中国人都是讨厌日本人的吗?

    其实,这里也潜藏着中国式的双重标准。

    现代中国的“建国逻辑”,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与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解放了挣扎在贫困与战祸中的中国人民,建立了新的中国。

    這么看来,如果中国转向了“亲日”的方向,就等于对政府的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我重申一次,日本人与中国人都要摆脱“亲日”、“反日”、“亲华”、“反华”等情绪化判断标准,从日中两国长青的角度看,“知华”、“知日”才是最需要,也是最管用的。

    所以先不说日中两国之间民间级别的交流和经济层次上的合作,至少中国在官方上是不得不贯彻“反日”立场的。

    那么,国民的情绪又是怎样的呢?

    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个典型的事例:

    2005年4月在北京发生“反日游行”时,我去了游行的现场。

    游行本身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激烈。虽然大家异口同声地高呼反日的口号,然而参加的人们既没有引发暴动,也没有让人感到现场很不安全。

    而整个游行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参加游行的很多人,都拿着数码相机拍摄游行的过程。他们手中拿的数码相机,要么是佳能要么是索尼,总之都是日本的品牌。

    人们高举着一只手大喊“反日”,而用另一只手拿着日本产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没错,这里也能看到中国式的双重标准,或者说,也存在着关于“反日”的自相矛盾。

    如果你直接问中国人“是否喜欢日本”,恐怕很少有人能毫不含糊地说“喜欢”。然而,日本产品和日本文化,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很难割离出去。

    中国孩子们从小看着日本动画片长大;长辈们阅读过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学生们读村上春树或东野圭吾的小说读得入迷;而等到手里有了钱,就大量购买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

    提到足球亚洲杯,肯定会有很多读者回想起2004年在中国举办的那次比赛。在赛场上,中国球迷要么对日本队的选手们喝倒彩,要么朝着日本球迷扔饮料瓶,举止极为粗暴恶劣。

    不过,虽然有中国球迷向日本队员喝倒彩,但在今天,也有“知日”并友好的人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两者都真实存在于当今的中国。

    (摘自《加藤嘉一的留言:其实离不开》东方出版社图/王建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