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464679
可悲的平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7期
     社会上对大学招生多有怨言。其中一条是为什么北大、复旦这些名校,对外地考生和本地考生录取分数线大有差别?不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吗?外地考生录取线要高于当地学生十几分乃至几十分,公平吗?

    当然,不公平。可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全国的考生都要盯着这么几所高校呢?因为名气大?可这名气多半是靠先前的老本儿。现在如何?北大如何,我不便置喙;至于复旦,虽为母校,离开几十年,也没有多少发言权,不过我知道1949年前,复旦在上海的高校中并非佼佼者。直到后来院系调整,沪、苏、浙等地许多名师汇集于复旦,这才在全国崭露头角。至于现在,随着两代名师的离去,无论复旦抑或北大,颓势也都渐渐呈现。一位当今复旦的名教授极而言之:复旦、北大也都快变成“野鸡大学”了。诚哉斯言!争着进这样的名校,了无意趣。

    香港,弹丸之地,但那里的科技大学和中文大学不是让国内学子宁可放弃北大、复旦而奔向那方吗?我们各个省市自治区,地域不为不广,财力也不为不足,不说全部,能有二分之一也办起那样两所大学,又何必为区区录取分而愤愤不平呢?近几十年,主管教育者大都在教育本身之外玩花活儿,一会儿走向市场了,一会儿什么“211工程”了,一会儿又搞高校大合并了,唯独不见把力气放在师资、学术、学风的养成与发展上。长此以往,中国的大学,除了其规模之大,人员之杂,恐怕别无所长了。那时,上什么大学已无关紧要。这或许也是一种平等———一种可悲的平等。, 百拇医药(陈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