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14期
编号:13463971
海外上网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14期
     上周接到中学同学从迈阿密打来的电话,问我要QQ号,我的天啊,10年前就给过她的,现在才学会,那可是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啊,忍不住说她落伍,她很不好意思,说太忙了。“不用上班时,我在家要清洁游泳池,给花园除草,想你们打个电话算了,不就花点钱吗”。

    前些天有个在香港读过博士的朋友鄙视地说:“我不用微信的,因为我们公司的电话费是全包的,不用折腾这些。”似乎玩微信的人只是为了省电话费。我也不可能跟博士辩,说可以实时跟朋友分享图片和心情,为交际省下饭票咖啡券和场地费、燃油费等。因为博士也许会不屑地说:“我那么忙,不在乎这些!”

    只能说,触网深浅,跟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迈阿密的同学不需要微博微信,但她生活得好好的,不用吃有毒食品,不用吸有害空气,活得挺自在。另一个也是少女时代就移民三番市的女生更OUT,她嫁了个西班牙人,生了3个女儿,开了4家干洗店,连电邮都不会用,至今我仍无法把她回来的合照发给她。

    有个嫁给法国人的女友不相信:“这只是个别现象吧,西方的网络比中国来得早啊。”

    来得早不一定用得泛。这现象在国外是普遍存在的,要不就很IN,要不就很OUT,两极严重分化。她老公是企业高层,家族照片通过苹果的“云”来分享,他每天通过网络从香港跟巴黎父母聊天不用花一分钱,所以她不理解。

    因为普及率不如中国,大家一起滞后,没有中国人走得那么急,过着一如往昔的慢生活,没被爆炸的信息绑架,没被各种新媒体裹挟。这样也好,走得急对身体不好,过于急促会焦虑抓狂,以致失眠时我们在看美剧,她们反过来,晚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非诚勿扰”,看TVB,看《甄嬛传》。

    (摘自《深圳晚报》 图/矢风), 百拇医药(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