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3463543
善恶有时不由心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4年第18期
     对于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来说,猎杀北极熊之类的大动物并不是一件易事,身手笨拙的猎人可能会搭上身家性命。但猎杀貂的风险就小多了,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轻松,虽然貂的肉很少,但貂皮却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

    一位摄影记者曾经记录了猎人猎杀貂的过程:夜幕降临时,猎人穿上厚厚的棉衣出发,到貂类经常出没的地方躺下,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貂生性慈悲,看到有人卧在雪地里,它们会从暖暖的洞穴里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温暖那些佯装冻死的人。于是,捕貂者十分轻易地抓到了貂。

    那种令人齿寒的捕貂方法被報道后,引起美国动物保护协会的抗议,并且令信奉上帝的西方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这是人类最为丑陋、最为险恶的行为。

    不少人认为应该制裁那些惨无人道的猎人,但当地人却觉得很无辜,捕貂的方法并不是他们发明的,而是流行了上千年,他们祖辈就是这样捕貂的。

    最终,严厉的谴责还是让那些捕貂者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行为:迫于压力,当地开始制止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

    人的善恶,有时候并非出于本心,而是被惯性牵引着,日积月累之后,便容易被忽视。

    记得电视中播放过一位森林工人,他在国家困难时期砍伐了大量的树,年年被评为劳动模范,这是他最为骄傲的事情。他也努力宣扬应该这样建设国家。但自从两江发生大洪水之后,社会舆论把造成大洪水的根源归结为乱砍滥伐,他的良心受到了折磨。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植树的道路,他要弥补和减轻自己欠自然的债,他的人生只能在矛盾中前行。面对镜头,老工人流下了两行清泪。

    善良需要觉悟,就像泥土中的种子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一般。

    (摘自《中老年时报》 ), 百拇医药(刘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