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5期
编号:13462409
深挖“恋殖”情绪的香港人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5期
     “‘恋殖’情绪说到底,是香港人的盲目和偏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赤琰分析说,自从香港开埠以来,中国经历了清末战乱、八国联军入侵、军阀统治,还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各个时期不断有人逃难到香港。当时,殖民地是一个圈起来的地方,中国的内乱乱不到这里,他们自然觉得这里生活安稳。

    再加上20世纪中国30年的闭关锁国政策,而香港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上升,香港人的优越感也“水涨船高”。对比改革开放后腾飞的内地,香港优势难以重现,所以有许多香港青壮年开始盲目片面地迷恋殖民地时期的辉煌。

    而现在香港的“80后”、“90后”之所以对殖民地怀有迷恋情绪,郑赤琰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所受的父母教育有关。他们的父辈有的是因逃难而来,经历过环境艰苦的中国内地和条件开放的香港,理所当然地将这块殖民地捧上了天。年輕人在耳濡目染下,也渐渐认同了这种偏见,甚至开始对特区政府和中国内地产生抵触情绪。”

    郑赤琰说:“很多人仍然以为现在的香港是英国人成功管治的结果,但这是一种‘错觉’。直至今日,特区政府还在收拾英国殖民地时期留给香港的烂摊子,包括房屋、医疗卫生、个人储蓄、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

    “现在特区政府乃至中央能做的,就是给予香港人‘感受得到的关怀’,从小处着手,从让人感觉得到的地方做起。”郑赤琰补充说,例如沪港通、酌情补贴因人民币升值而收入受损的口岸商户等,都是可以慢慢消除香港人偏见的互惠政策。

    郑赤琰最后建议:“还有重要的一点,应把香港官方语言定为中文。”英文可作辅助,但绝不能优于中国人自身的语言,这是一个国家对国民最起码的要求。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http://www.100md.com(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