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16期
编号:13461291
医院这头,养老院那头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16期
     母亲蜷缩在病床上。吊瓶内浅棕色液体,滴滴、答答,一点点浅下去,经由输液管,注入静脉血管。

    母亲与肺癌已经抗争一年。正当我们欢呼癌魔被母亲成功击退时,突然而至的右胳膊剧痛,确诊癌症已经转移。母亲住院放疗,失能的父亲身边离不开人,我们又开始重复一年前家里、医院两头跑轮流值守的日子。

    当最后一滴药水成功从吊瓶脱逃时,母亲突然坐起来,喊:“打完了,护士,打完了!”声音嘶哑,但也掷地有声。

    “啊啊,您看您,有我看着呢,您不用着急的。”我冲过去扶住母亲,吓得话也说不利索。“打完了又不能出去,至于这么兴奋吗?”

    放疗,输液。住院后,母亲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功课。一辈子争强好胜的母亲,在痛彻心扉的癌疼面前败下阵来,说话声如游丝,吃饭洗澡翻身,也得借用外力。可今天,母亲着实有些反常,身体里仿若注入了超强力量。

    “是今天把你们父亲送去养老院的吗?唉,都怪我身体不争气,还让他有家不能待。”

    送父亲去养老院,是征得母亲同意的。上有老下有小还得上班的我们,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请居家保姆,要么送父亲去养老院,经再三权衡,最终决定采纳后者。

    为让母亲放心,老弟多次至养老院明察暗访,还拍了几段护理员给老人喂饭、翻身、擦背的视频,一段段放给母亲看,好让母亲放心。

    母亲看完,舒了口气,但一颗心始终揪着,说,护理员在人前,自然会展示最好的一面,谁知道家属不在时,会怎么虐待老人?

    翻来覆去就仨字:不放心。找手机,给在家陪护父亲的老三打电话:

    “拿两床盖絮呀,被套拿纯棉的,老头子的秋衣秋裤在中间柜子第二格,还有毛巾、饭盒……”

    “您就放心吧,老三老四列了清单准备,错不了!”我给母亲掖掖被子,给母亲按摩眼眶、太阳穴释放压力。

    吃晚饭时,母亲要下床,去窗户那吃。我拗不过,把靠背椅搬去窗户那。

    搀扶过去。母亲将背靠窗户的椅子倒过来,面朝窗户,坐下。

    “妈,您这样子怎么吃饭啊?”

    “你父亲住的养老院是那个方向吧?”母亲手指东西方向,答非所问。

    “您就放心吧,父亲也在吃饭呢,您看养老院餐厅,比您当年学校的食堂亮堂吧!”我掏出手机,将老四拍的照片翻给母亲看。

    “哼,彎腰驼背的,像个苕……”虽说没吐出啥子好话,但明显轻快许多。但眼睛,一直朝着养老院方向。

    “您看您看,去房间了,养老院的床跟医院一样,有栏杆呢,这样,父亲就摔不着了……”

    “您看您看,护理员给父亲喂药呢,一边喂一边捶背,比您细心吧……”

    我将老三老四上传至QQ群的照片,一一让母亲过目。

    太阳慢慢下山了,母亲的视线也慢慢收回。

    “母亲放心些了,主动要求上床休息,你们放心。”安顿好母亲,我立即在群里留言。

    医院这头,养老院那头,霎时安静下来。

    (摘自《北京青年报》 图/陈明贵), 百拇医药(朱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