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18期
编号:13461073
没事别找病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18期
     平时,不少朋友见到我,总会让我教他们几个养生小妙方。对于这样的朋友,我常常用三个字就把他们打发了,那就是“别找病”。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医疗水平也高了,不少人“未雨绸缪”,稍微有点不舒服,就往那些大病上靠,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这种“没病找病”的事到处可见。

    俗话说:“四十以后病找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有些中老年人从事了一些简单的劳动之后,常常会感到腰酸腿痛,这个时候,他们不去考虑是因为劳动累的,而怀疑自己是不是肾脏出了问题,赶紧去医院检查。即便医生告诉他们没有什么问题,有些人还要去别的医院再检查检查,非得把自己的“病”检查出来不可,白花了医疗费不说,心理上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觉得自己像是得了绝症似的。这不是没病找病,是什么呢?

    还有一些人看到别人患有某种疾病,往往会对号入座。比如说这段时间邻居检查出糖尿病,他就赶紧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即便是没有,也把那些治疗糖尿病的补品端上自己家的饭桌。这种没病找病的人比比皆是,却不知稍不小心就真的有可能会引“病”上身。就这他还说:“我可能预防得晚了。”

    还有一些人纯粹就是“没事找病”。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不好的生活习惯很有可能会把病给“引”过来。像那些“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和“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的坏习惯,不仅会损伤脾胃,导致后天失养,还会无故耗散精气,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不找病的秘诀。拿熬夜来说,有些人习惯当夜猫子,白天的时候呼呼大睡,晚上却要挑灯夜战,这种做法就是“没事找病”的典型表现。中医上说,“卧则血归肝”,晚上的时候,人们躺下睡觉,血就要去肝那里“报到”了。对于那些夜猫子而言,晚上不睡觉,是耗伤肝血的,肝血不足,自然也就不健康了。

    有病之后如何对待疾病呢?中医说:“三分药,七分养。”换句话说,药只起三分之一的作用,剩下的三分之二则是调理的“舞台”了。对待疾病,要既来之,则安之。然而很多人就是放不下,生怕自己“挂掉”了。这些心态会在潜意识中主导着身体向坏的方向发展,最终把死亡招来。怎么才能把病治好呢?只要病情稳定了,剩下的就通过饮食或者运动慢慢调理,随着体力的恢复、抵抗力的增加,病也会一天天好起来,就不需要没完没了地再用药了。

    (摘自《特别健康》 图/黄煜博)本栏编辑:竹晓, 百拇医药(王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