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5年第18期
编号:13461081
好医生“心慈手狠”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5年第18期
     朋友的姐姐是位少见的极端自然主义者,从不看病吃药,只相信自身抵抗力。说来也是安顺,她仗着当过篮球健将的身子骨,任性地活到古稀之年。几个月前,老人突然胸闷气短,吃半勺粥也觉得堵得慌,但死活不肯看大夫。最后还是妹妹果断,硬把姐姐送到医院。一拍片子,所有人傻了:乳腺癌四期,全身转移。

    朋友去求大夫,希望能向姐姐隐瞒病情。她太了解姐姐的性格,一方面偏执地自信,一方面是敏感脆弱地神经质,一旦知道病情会精神崩溃,很难配合治疗。那天,负责病房的是我的老同学赵建新,国内知名的乳腺专家。赵主任和悦地答应了。家属和医护人员联手演了几天戏,像打太极拳一样搪塞病人的追问,总算把必要的检查都顺利做完。

    有一天,病人一再追问检查结果,赵建新用很职业的平和语气,回答说:“您别紧张,病理报告刚刚出来,是肿瘤。”

    病人立即紧张起来:“肿瘤?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能不能手术?”

    赵建新仍然不紧不慢,像拉家常一样地解释:“肿瘤当然不好。但是现代医学很发达,我们已经能对肿瘤做精细的分类,不是所有肿瘤都要动手术的。您的情况,只要用药就可以控制。您要相信医生啊,配合治疗就会有好的效果。”

    病人点头,像小孩子一样乖觉。从那天开始,她每天吃一粒小白药片。奇迹出现了,病人的状况一天天好转,第四天居然能下地去院子里溜达。

    但是即便如此,病人还是在心里嘀咕。这天,赵大夫又来查房,病人突然袭击地问:“我的肿瘤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赵大夫顿了一下,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语调:“不是良性的。”

    “啊?!是癌?”病人先是大惊,随后情绪低落,“那我还能活多久?”

    “三年……”赵建新刚说出两个字,病人就近乎崩溃了:“什么?三年?”

    赵大夫不急不慌地继续解释:“您别急啊,我还没说完呢。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都有,要看病人总体情况,身体和心理状况都非常重要。您先别多想,医学现在非常发达,配合医生,治疗的效果是会很明显的。”

    病人听到这里,反而平静下来:“我听医生的,好好吃药。”

    又过了两周,复查报告出来:乳腺癌从四期降到了三期!当朋友听赵大夫说她姐姐可以出院治疗了,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同学聚会,我跟赵建新聊起这事。他说,家属可以骗病人,但医生不能,一旦知道医生骗他,对以后治疗非常不利。但告诉患者病情要选择好时机,在说出病的同时,要让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我们说话的态度和方式,可以给病人很多希望,这种希望是病人活下去的动力。更何况,乳腺癌已不像过去那么可怕,带癌存活不是天方夜谭。饭桌上,赵建新还说了两句挺辩证的话。一句是,“当外科大夫要心慈手狠”;另一句是,“我是外科大夫,但我早不相信手术刀可以解决一切”。

    (摘自《深圳商报》 图/黄煜博), 百拇医药(余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