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6年第2期
编号:13460216
科学家助力八路军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6年第2期
     1938年,任中国大学化学系讲师的汪德熙与其他数百名北平的知识分子一起,在叶企孙先生的组织下离开敌占区,到达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汪先生去冀中是瞒着家人的,自称去天津教书(叶企孙先生真的每个月给他家寄讲课费,故家人一直没有怀疑),实际上他担任了冀中军区供给部化工技术工作的负责人。抗战中,正是汪德熙先生和他的战友们把日本鬼子气得一蹦一蹦的。

    既然汪先生已经去了冀中,又怎么能把日军气成那样呢?原因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就在日军的眼皮子底下与留在北平的外籍教授们进行联系,解决了冀中根据地高性能炸药研制中的多个重要问题,而日军硬是拿他们没办法。

    据冀中兵工重要负责人张方回忆,在冀中的专家们因为缺少实验条件,经常用英文写信给在北平的洋教授们求助。这些信件从冀中敌占区的“关系”处以平信寄出。日军对所有信件都会进行检查,然而,次次都会放行。因为这些信件的内容,无非是回乡的学生与教授交流关于肥田粉的学术论文而已。

    但日军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些信件探讨的,却是怎样制造对付日军火车的炸药——英文不好的日本人看不懂,实际上这是国际友人和中国专家在共同帮助八路军完成制造烈性炸药的技术攻关。

    汪先生等到达冀中之前,八路军发展的民兵多用黑火药装地雷和手榴弹,但这是用于袭扰和自卫的,正规部队不能靠这个。日军记载,第一次攻打井陉煤矿的时候,八路军的手榴弹曾扔得日军阵地到处都是,却基本不响,这是因为下雨导致黑火药受潮。

    汪先生他们来了以后,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炸药来源。此时,日军却在河北实行着他们占领期间唯一的“德政”——为了能够征得更多的粮食,向当地农民强行配售肥田粉。河北的农民对这种“德政”响应并不积极,因为反正多收了粮食也是鬼子的,而且肥田粉的价格不菲,老百姓也很难负担。

    然而,日军的肥田粉却不愁销路——都被八路军买去了。八路军要肥田粉干吗?送到南泥湾开荒?当然不是。这是因为北平来的专家们到了根据地,发现日制肥田粉的主要成分内含有大量硫酸钾,将其提炼出来,再通過化学反应,是可以变成炸药原料的。顺便说一句,今天肥田粉的成分已经大大改变,是提炼不出炸药来的,但日军当时没有这个配方。

    当然,日制肥田粉里面有大量杂质,这个提纯和反应的过程并不简单,所以到了根据地的专家要与在北平的朋友交流,通过他们的实验获得更好的炸药制造方法。北平的外籍教授们一方面与汪先生等有师生之谊,另一方面大多同情中国的抗战,因此心照不宣地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些“学术问题”。这就是“肥田粉”论文的由来了。双方只谈化学反应,不涉及一字于炸药与抗日,局外之人实在是不容易看明白。

    那么用英文奇怪吗?一点儿也不奇怪,汪德熙先生英文很好,张方和胡大佛等八路军兵工专家,在冀中的兵工厂里也经常用英文交流,还曾经为此差点被当成特务呢。

    这样,冀中的炸药水平在3个月内突飞猛进,让日军连吃大亏。所以,日军被汪先生他们气得一蹦一蹦的一点儿也不奇怪。

    (摘自《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图/张文发), 百拇医药(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