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6年第23期
编号:13457940
谁也不服谁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特别文摘》 2016年第23期
     1840年之后,很多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探求救国的道路。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我们现在都知道,但是,在当时中国,《海国图志》根本就不是畅销书,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日本有一个改革者叫高杉晋作,是明治维新时著名的奇兵队队长。这个人23岁时(1862年)第一次到了大上海,逛书店要买魏源的《海国图志》,书店老板没听说过。《海国图志》当时在日本是畅销书。他又要买陈化成、林则徐的兵书,也没有。老板给他推荐《佩文韵府》之类。人家要买救国救民的书,我们却推荐那种高考指南、公务员指南之类。

    于是高杉晋作又对书店老板谈起国家大事,可是老板依然表现出对夷狄很不屑的态度。

    这事对高杉晋作刺激很大,他感叹中国知识分子陶醉于空言,不尚实学,“口虽唱圣人之言,身已为夷狄之所奴仆矣”。而他的考察团中的下层武士峰洁,在沪上目睹清军萎靡不振的状态后,便声称:“若率一万骑征彼,则可横扫清国。”

    大清国的知识分子的确提出了一些救国的方案,但中国人一贯的特点就是药方满天飞、神医遍地走、谁也不服谁。

    在那样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中国知识分子本应该成为社会的稳定力量和引导者,但实际上却全然乱了阵脚,非常浮躁,搞什么都是“大跃进”。每个人都宣称自己找到了真理,只要听我的,中国就立马得救。救国的路线之争最后成了野心和权力之争。雅的、俗的,都无一例外地成了痞子。, 百拇医药(雪珥(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