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6年第24期
编号:13457905
粥厂好比鬼门关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5日 《特别文摘》 2016年第24期
     1941年春到1942年冬,卢沟桥上,逃荒要饭的过往者络绎不绝。

    这一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推行了五次“强化治安”运动,大肆进行经济掠夺,圈占、没收老百姓的土地,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饿死者不计其数,很多人逃荒在外,妻离子散。

    李士明记得,1942年,粮价一天三涨,干一天活挣不上一顿饱饭,树叶树皮、野菜、花生壳都成了人们的食物。有些人甚至吃“马粪高粱”,也就是日军的战马粪便中没有消化尽的高粱粒。人们把这种马粪搓碎筛净,然后把高粱淘出来当粮吃。就连这种“马粪高粱”也是来之不易的,很多饥饿不堪的人齐集丰台日本军营的马厩外面,等马队走后,就蜂拥而入,抢走马粪。

    日本人为了掩盖他们杀人如麻的罪行,假意办起了“慈善”,在宛平城里的城隍庙开了一个粥厂,让饥饿难忍的人们去打粥。“殊不知这名为粥厂,实则是许进不许出的杀人场。”李士明回忆道,“所谓的粥,里面都是些霉烂的陈粮、糠、麸子,甚至还有头发茬子。为了使稀粥变稠,日本侵略者还在里面撒上生石灰,人们吃进去,用不上几天就会死掉。一进粥厂,很少有人能活着出来。”

    粥厂里讨粥的人死了,多数都被日本兵抬到宛平城墙东北角,从城墙上扔到城外。一开始,日本兵把尸体用铁丝捆起来往外抬;后来,有的人还没断气,日本兵就把他们装在筐里,抛到城下。据李士明回忆,卢沟桥街里的刘桂元赶车出东门,就曾听见有人绝望地喊:“你们别搭我,我还没死哪!”日本兵根本不管,硬是把人扔到城下,人一落地,几条野狗就发疯似的冲了上来。

    当年,卢沟桥一带流传一首歌谣:“粥厂好比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进去皮包骨头瘦,出来白骨扔沙滩。”

    (摘自“百度阅读” 图/张文发), http://www.100md.com(刘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