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7年第1期
编号:13457740
宗教信仰塑造民族性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特别文摘》 2017年第1期
     在汉语中有“我”、“你”、“他”三种人格称谓,而世界其他地区除了这三种人格称谓之外,还有一个“God”的神格称谓。每当中国人提到“God”的概念就会自然想到“不可见的”“非常遥远的”这类解读,而其他文明却认为God是“无所不在的”“随时体验到的”,这中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认知区别呢?

    虽然不少中国人也相信“三尺之上必有神灵”,但这个所谓“神灵”只是眼睛看不到的物質,可有可无,有得利则有神灵,无得利则无神灵。物质的标准就是可以用眼睛看到的东西,所有思想内容都无法摆脱眼睛的验证。比如,儒家精神的存在是因为有科举制度,否则中国人对儒家那套说法根本没有任何体验和理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4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