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
编号:13605237
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探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
     1.1.5其他针具明清时期许多的医家对于刺络泻血工具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除了以上提到的常用刺络泻血工具,当时针灸医学家广泛的用过其他泻血针具,其中有小针、长针、刀针、银簪、钻针、梅花针等等,说明这一时期的针灸医家在临床刺络泻血疗法中对泻血工具有了广泛的选择。

    1.2刺络泻血部位部位刺络泻血部位及穴位跟疾病有一定的关系,治疗不同疾病和症状或疼痛部位,会选不同身体部位及穴位。

    1.2.1五输穴明清时期各大医家都擅用五输穴治疗疾病。杨继洲常用“五输穴”刺络泻血治不同的疾病,在《针灸大成》卷六中有:络少商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肺脉所出为井木。宜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不宜灸”[3]。汪机提出以刺络泻血治疗咽喉肿痛并非不拘穴位,任用妄为,而是强调辨经络病症而刺穴,在《外科理例·咽喉》有:“一人咽喉肿秘,牙关紧急,针不能入,先刺少商二穴出黑血”[7]。李学川善于用五输穴,对风痫热厥的不同证候表现釆用井穴刺络泻血,辨证施治,在《针灸逢源》中提出:“涌泉在足心,屈足卷指宛宛中,肾脉所出为井,实则泻之,针三分不宜出血,灸三壮,治风痫热厥”[8]。

    1.2.2病变局部除五输穴外,明清各大医家还擅长于病灶局部刺络泻血治疗疾病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71 字符